高平:果农搭乘科技车 引进改造大黄梨
十年来,我国连续发布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作出了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市,农村领域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等富农惠农专项行动也启动实施,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产业化发展正在全面推进。
眼前这些金灿灿的大黄梨是由建宁老区林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第二代高平大黄梨。这种新型黄梨个头很大,一般单个果重都能达到一斤多。更神奇的是,这种梨吃起来有四种味道,除了传统的高平黄梨味,还能吃到哈密瓜、菠萝以及酒香味,而且改良了传统高平大黄梨皮厚、渣多、产量低的不足。今年,黄梨成熟以后,深受消费者好评,前来订购的人络绎不绝。
【记者:我看这个果园里面每棵树上都挂满了这种白色的绳子,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原来,这是以韩国引进来的梨树属于矮化密植型的新品种,株距一般控制在1.5米左右,高度也不能超过2米。由于它占地面积小,每亩地可栽植170多棵,是普通黄梨树的3倍之多。别看这梨树瘦小,结的果实量可不少,而且还具有挂果早,见效快的特点,当年栽植当年便可开花结果,非常适合我们山西这种多沙土、粘土、山坡丘陵地种植。
【技术员王瑞兵:像这个树就基本定型了,每个组织都已经够了,到明年高产,每棵树最少可以结六七十斤果。】
要说这第二代高平大黄梨的孕育源头,还得从2008年说起。那年,身为合作社发起人之一的王雷鸣与朋友去韩国旅游,当吃到皮薄、肉白、口味丰富的韩国梨后,便萌生了从韩国引进树苗,和高平的传统大黄梨进行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想法。说干就干,2009年3月,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建立了玉仙山果品示范园,在建宁乡开始对高平大黄梨进行嫁接、杂交、改良,并进行规模化种植。今年是丰产的第一年,黄梨亩产量3000多斤,产品远销晋城、长治、太原等地,并成功注册了“玉仙山”商标,王雷鸣和他的伙伴们利用科技创新开拓的创业之路开始越走越顺。
【建宁老区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雷鸣: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亩,今年是丰收的第一年,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左右,明年就可以达到8000斤以上的产量。未来我们要把这块发展为基地,以基地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民致富起来,打造万亩第二代果园。】
党的十八大提出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许多像王雷鸣一样的农村创业者都深感鼓舞和振奋,对未来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而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振祥: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共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多项,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多万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万余人次,实现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全市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