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重庆忠县:一江碧水 两岸橘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重庆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418票  浏览17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29日 11:29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重庆忠县将柑橘产业作为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和推动移民安稳致富的“命根子”工程来抓,围绕实现“一江碧水、两岸橘香”的目标,建设“美丽忠州、幸福橘乡”,在长江两岸大力发展柑橘经济林,实现了生态、经济、民生共赢。
  
  有专家测算,重庆忠县建成的27万亩柑橘果园,年增涵水量1.78亿立方米,年减少流入长江泥沙量378万立方米,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8.24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工作。
  
  1月23日清晨,街巷幽静,寒意已浓,65岁的李学农站在重庆忠县县城遥望,滚滚长江东去,烟波浩淼。长江之于重庆忠县,就像珠江之于广州、湘江之于长沙一样,是城市的母亲河。“长江养育一代代忠州儿女,看到长江两岸穿上‘绿衣’,江水碧透,我打心眼儿里高兴!”李学农说。
  
  与老李一样,越来越多的忠州百姓感觉到自己家乡的深刻变化:县城越来越洁净了,农村柑橘果园越来越多了,江水越来越清澈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生态账
  
  年减少入江泥沙378万立方米
  
  为什么老百姓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重庆忠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说明了问题:“有专家测算,每株稳定产果期的柑橘树冠荫盖面积为12平方米,每亩土地能种植柑橘40株,5年后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667平方米。截至2012年9月,全县共建成27万亩柑橘果园,年增涵水量1.78亿立方米,年减少流入长江泥沙量378万立方米,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8.24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
  
  在江边长大的忠州镇顺溪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孟平这样解释了“江水的新变化”——“以前长江流浑水的时间比现在长得多,有时看到江水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如今,只要上游不发山洪,我们这里的江水一般都很清澈,这是眼睛能看得到的。”
  
  “重庆忠县处于三峡库区腹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高质量完成绿化长江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任务,对重庆乃至整个库区都意义重大,因此,重庆忠县推行行政负责制,将绿化长江工程实绩作为干部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此强力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重庆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说,建设“美丽忠州、幸福橘乡”,实现永续发展,是忠州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忠”的一把“金钥匙”。
  
  为此,重庆忠县规划到2017年,在长江两岸和腹地乡镇建成50万亩柑橘果园,以实现年增涵水量3.28亿立方米、年减少流入长江泥沙量700万立方米、提高森林覆盖率15.26个百分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经济账
  
  实现综合产值近13亿元
  
  长江两岸种什么树?
  
  几年前,友谊村村民,全国优秀**员、涂井乡敬老院保育员李淑娥喊出了“种柑橘”三个字。如今,友谊村大部分村民都因橘增收。10组村民陶方平说,去年,她家种的4亩柑橘林获利1万多元,“我家还算是少的,有些种得多的都有四五万元。如今,卖柑橘也方便了,一打电话,加工企业就派车上门来收。”
  
  “以前友谊村到处都是荒坡,现在尽是‘花果山’,‘花果山’又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你说安逸不?友谊村正在打造‘三峡橘海’国家4A级景区,未来这个村将成为重庆忠县新的旅游目的地,有奔头呢!”李淑娥说。
  
  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近年来,重庆忠县成功引进了三峡建设集团、美国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澳门恒河集团等大型企业,建成年加工18万吨的鲜果处理、浓缩汁、鲜冷橙汁3条生产线,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产、加、销、研、学、旅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大批农户增收。2012年全县基地果园、加工销售、生态旅游等实现综合产值近13亿元。
  
  据了解,目前,重庆忠县正在和多家大型水果加工企业商议投资事宜,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柑橘产量,争取到2017年,建成标准化柑橘果园50万亩,年加工柑橘50万吨,实现年产值50亿元。
  
  民生账
  
  村民住进“小洋楼”
  
  “我们将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和推动移民安稳致富结合起来,围绕‘一江碧水、两岸橘香’的目标,在长江两岸大力发展柑橘经济林,实现了生态、经济、民生共赢。”重庆忠县县长熊世明说。
  
  据了解,重庆忠县柑橘从2006年初见成效,果农收入逐年提高,全县每亩柑橘果园稳定期产果2吨以上,收入可达三四千元。而种柑橘并不像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那样大量耗费劳动力,通常情况下,“老”和“小”就能应付,外出打工者也可安心。
  
  在拔山、新立等柑橘产业大镇,柑橘林中的“产业路”密密麻麻,一些先富起来的村民可以将私家车开到家门口,再也不用在村口停车再步行回家了。路通了,景美了,到乡下游玩的人也多了。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到“金色杨柳生态旅游景区”、“三峡橘海”等新兴乡镇旅游景点游玩,每逢旅游旺季,当地农民开设的农家乐经常一席难求。
  
  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助推了重庆忠县城乡面貌的改善,在美国博富文集团重庆忠县柑橘有限公司入驻的黄金镇黄土村,不少村民已经率先住进了“小洋楼”。“我家房子有200多平方米,之前还租了几间出去,村里的道路也硬化了,还安上了路灯,现在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居住环境呢。”一王姓村民笑着说。
  
  发展是为了让群众更幸福、山河更美好。重庆忠县通过建设“库区工业高地、重庆品位小城、中国幸福橘乡”,打造中国柑橘第一县,将让更多的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日子过得更美好。
  
  文/赵童 张筱渝 李晓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