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砂糖桔营销闯出新路子
往日互相压价,如今抱团发展
记者 黄扬梅 特约记者 戴金绍 唐志荣
贯彻十八大清远在行动
阳山县的砂糖桔因皮薄汁多,肉脆爽甜,无核无渣而远近驰名。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阳山县积极探索,通过专业合作社抱团营销,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单个合作社销售的成本,并开展更高平台上的产品营销、信用合作等各项服务,让阳山县的农民实现了抱团发展,也让该县的砂糖桔迅速打开国门,走向海外市场,量价齐升。
合作社刚一抱团,销售量便增加了35%
2010年10月,在阳山县关工委的推动下,该县杜步国兴果业专业合作社、杨梅兴农砂糖桔专业合作社、七拱益农、丰顺专业合作社等4个砂糖桔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实行“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联手拓宽销售渠道。当年11月,几个合作社通过互相合作销售出800万斤砂糖桔,打响了抱团营销的第一炮,为该县砂糖桔营销创出了新路子,成功将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销售量也增加了35%。去年,已经形成了六个合作社联手合作的格局。
去年10月,阳山柑桔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联席会议在七拱镇召开,这是该县六个柑桔专业合作社实行携手合作的抱团战略以来的第三次联席会议。回顾两年来的抱团发展,各合作社负责人都认为,抱团发展战略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纷纷表示,“以前搞种植的村民们‘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不仅没有交流,甚至在销售时还互相压价,一年辛苦下来,赚不了多少钱。”回想当年的情形,砂糖桔种植大户冯先生感慨地说,“如今不同了,有了合作社做后盾,合作社再通过抱团发展抱团营销,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大家挣钱比以前多多了!”
果农享受“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砂糖桔抱团营销的成功还推动了阳山农村种(养)业的合作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民增收致富。据悉,目前,围绕阳山八大名优特色产业,全县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1700多万元,带动近8000户农户进入产业化生产链条。作为抱团发展营销同盟成员之一的阳山桔利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7户,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增加到了104户,种植砂糖桔、八月桔、马水桔2300多亩。并带动周边420多户果农种植砂糖桔等水果3900多亩。合作社把农户什么时候喷药、施肥都全部登记在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跟踪服务管理,使得在砂糖桔黄化病的防治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此外,由于社员生产的水果由合作社收购,统一包装销售,果农只有交流合作,没有竞争,既方便果农又为水果出口或远销省外创造条件。现在,该县杨梅镇砂糖桔种植面积11000多亩,总产量超2000万斤,涌现出何皮、蕉坑等两个水果专业村,两村村民通过种果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不少人建起了漂亮的楼房、家家户户至少购买了一辆小轿车以上。何皮村的砂糖桔种植大户欧志雄等8人2009年发起成立的“兴农砂糖桔专业合作社”是抱团发展营销成员之一。该合作社采用“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砂糖桔产业,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信息服务和市场沟通上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砂糖桔远销北京、四川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合作社抱团发展营销还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目前阳山取得有机、绿色产品(食品)认证的农产品4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1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个。
抱团营销“升级版”: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协会
农村创业青年黎旭日也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抱团也存在不少困难:一是专业合作社之间认识存在差异,一些人小农经济的旧观念和保守思想依然存在,放不开手脚。二是抱团发展的营销上考虑较多,在种植、管理、技术信息交流方面的考虑还是相对较少,制度仍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