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苏国久:突破“环剥”禁区的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水果帮(FRUIT8.COM)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0票  浏览19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22日 13:01

文/图 记者董泉鹏

  什么是“环剥”?初中《植物学》课本在“茎的输导作用”一节中说,在果树生产上,有时夏天在果树主干的下部,剥去一圈树皮,残留着一部分形成层。这样经过环剥的果树,由于有机养料不向根部输送,而集中供给正在发育的果实,当年一般可以显著增产。
  
  不是所有的果树都可以采用环剥技术。一直有专家认为,大樱桃属于核果类果树,不能进行刻芽、环剥,一旦环剥,伤口愈合较慢,非常容易引起“流胶”现象,一般应谨慎为之。然而,七顶山满族乡付家村的苏国久却早在10年前就突破了这个禁区,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金州区科委曾组织70多名专家呼呼啦啦一大群到他的樱桃园里开现场会,连观摩带鉴定,可至今仍然有人不认可他的创新举动,因为和书本理论差得太远了。亲眼见过的表示疑惑,没见过的有的干脆就说“不可能,肯定死”。而10年的实践和摸索让老苏越发自信:“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可以先干起来试试看嘛。”
  
  老苏曾种过七八年葡萄,对葡萄的“环剥促早熟”技术早已是轻车熟路。开始种樱桃时他种的是“红灯”,这个品种的特点是树容易长得枝繁叶茂,但可能好几年也不开花。1996年,已有4年树龄的“红灯”还是一个花骨朵也见不到,老苏急了。他琢磨着,拿几十棵樱桃做环剥试验,不行就拉倒。当时他是狠着心做了牺牲那几十棵树的准备。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996年5月20日,他做了这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第一年,我发现每个树梢上都来花了,第二年,满树都是花!接着,满树都是果!”当老苏坐在樱桃树下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黝黑的脸上笑容就像那一树绽开的樱桃花,连皱纹也舒展开来。
  
  10年来老苏已经总结了一些经验:在众多品种中,“红灯”最适合环剥。因为树势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生长,就是影响开花和坐果,有的红灯10年都不来花。环剥时,剥口不能过宽,在0.5至1厘米左右,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晚,更不宜在阴雨天进行。环剥成功,可以促进花芽形成,让树早来花,并提高花朵坐果率,而且果实品质也更好,果实软硬合适,口感好,还更甜。这些理论是老苏多年的心得,是书本上找不到的。
  
  胆量和创新让老苏成了名人。除了是乡里的科技示范户,他还担任当地樱桃协会副会长,经常被请到樱桃园里作现场指导。而盘腿坐在樱桃树下抽袋烟的老苏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他说:“专家提醒要慎重是有道理的,种樱桃最讲究因地制宜,因树制宜,不过只要乡亲们相信我,我从来都毫无保留。”
  
  一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老苏不知道还会干出点什么让专家吃惊的名堂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