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古蔺 三道水脆红李采摘正当时
诱人的古蔺三道水脆红李已压弯枝头
时下已临近“处暑”的节气,普通李子早已下市,而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的三道水脆红李,才刚刚成熟。这种李子皮薄肉厚、果质脆甜、玫瑰芳香、脆而脱核,且不发软、耐储存,自从2004年在泸州上市以来,就深受消费者青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古蔺镇的脆红李种植,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产业,形成了以三道水为中心,辐射宝灵、枣林、芭蕉等周边区域的万亩脆红李基地。古蔺镇正借助这一优势,通过连片规划打造,让鲜果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
秋季成熟
脆红李火了市场富了村民
沿着泸州市古蔺县三道水村的山路盘旋而上,紫红色的脆红李压弯树枝。随处可见果农站在树下,忙着将脆红李装箱。这种李子,还未上市就被外地客商抢着下了订单。“脆红李成熟季节通常在每年的8月末。出售时间上刚好与本地李子错开,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古蔺镇三道水村副主任何宣文介绍,脆红李的种植已成为当地大部分果农的主要增收渠道。
2008年,三道水村成立三道水脆红李专业合作社,向农户出售果苗,并为农户提供3年免费技术指导。当地村民费吉刚,几年前靠种植玉米养家糊口,全年的总收入不到5000元。“种1年李子相当于我种10年、20年的玉米。”2014年,费吉刚借助自己种植的12亩脆红李,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整整增加了30倍,在当地成了响当当的“致富明星”。
三道水村村委会主任胡克昌介绍,通过古蔺县就业局举办的培训班带动、古蔺镇政府的扶持和指导,目前该村的1400余名村民全部都成了脆红李种植户,已投产的脆红李种植面积已达3300多亩,其中有2100多亩已投产。今年,该村的脆红李产值已超过500万元,全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00元以上。其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已超过10户。
探索创新
催生全国先进的发展模式
三道水村处于半高山地段,自然条件恶劣。为了摆脱贫困,1999年,三道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种植了409亩黄花梨;2000年,又种植了350亩丰水梨、150李子、100亩桃子,并于当年7月成立“三道水果树专业技术协会”。2001年,三道水村经过不断探索,在全国率先实行“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收到明显成效。
2004年,在村党支部、协会的发动下,群众开始大量改种脆红李。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更好地开展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拓展营销渠道,2008年10月27日,“三道水脆红李专合社”正式成立。这个专合社的服务对象除了三道水村外,还有周边好几个村的脆红李种植户。
专合社成立后,不仅为群众争取了大量政策支持,还为群众提供了技术指导,并成功拓展了销售渠道,渐渐打开了“三道水脆红李”的知名度。2014年,在政府以及相关单位支持下,三道水村两委和专合社成功举办了首届脆红李采摘节,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打造品牌
鲜果产业搭上旅游顺风车
今年,古蔺县委、县政府围绕“率先摆脱贫困、同步全面小康”的总体发展目标,提出“六大转变”战略,其中的两大“转变”都提到了旅游:主导产业由酒业、能源“双轮驱动”向酒业、旅游、能源“三足鼎立”转变,地理区位由“盆地边缘”向“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变。
乘着古蔺县委、县政府的战略东风,古蔺镇划出了未来发展特色产业的路线图:将该镇境内的花果园、三道水、宝灵片区进行总体规划、连片打造,定位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区——让脆红李这一特色产业实现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联姻”。未来的三道水,将成为泸州乃至川南黔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产业的发展,受益的是老百姓。近年来,古蔺镇共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或正在建设通村水泥路、生产便道、步游道、产业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的冻库,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建设。今年,该镇的脆红李产值预计可达850余万元,果农户均收入有望再次突破达到20000元。接下来,古蔺镇还将按照规划对三道水进行短期、中长期建设,并控制脆红李产业规模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同时还将注册商标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产品知名度。
欢乐采摘月玩转三道水
品脆红李游花果园自驾指南
成都、重庆、自贡、内江、宜宾、泸州的游客,可走纳黔高速在叙永震东下高速后走叙蔺路,在古蔺镇椒坪路口通过椒坪公路到三道水,也可走纳黔高速在叙永麻城下高速后走双沙白马——古蔺镇宝灵——古蔺镇三道水的线路到达。
贵州的游客有三条路线供选择:一是走纳黔高速在古蔺双沙下高速,走蔺双公路在鱼洞河处进入三道水公路到达;二是走茅台至习水高速公路在习水境内下高速后到二郎,走蔺郎路到达古蔺后由椒坪路口进入椒坪公路到达;三是在茅台下高速后通过S309线由水口至古蔺后,在头道河沿蔺双路在鱼洞河处进入三道水公路到达。(刘永昌 华西城市读本 记者 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