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西资源:生态资源“培育”出两个亿元富民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广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8票  浏览8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09日 08:21
  “品尝葡萄的美味、领略葡萄园的风情,可以不用去吐鲁番的葡萄沟了!”到过资源县红提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在该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邓光臻眼里,小红提却大富民,成为继西红柿之后的第二个亿元产业,今年这两个产业分别给全县14万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和600元。
  
  在资源县中峰乡大庄田村万亩红提基地,红提上白色的“霜”在秋日的阳光下分外显眼,蜜蜂纷飞。在杨雄生的“杨氏”红提园里,从兴安县赶过来收购水果的老板段庆生介绍说,“在广东,消费者选择优果,就认这层霜一样的果粉。”年轻的园主跟记者算着账:31亩提子,可收5万公斤,纯收入20万元!
  
  红提是优质欧亚种葡萄的俗称,引进这个产品,从“无”到“有”再到“大”,杨雄生是参与者和见证人。2001年,杨雄生与另外两名农户试种红提,第二年就实现亩产1200公斤、产值达1万元的好收成。随后,村民种红提过上了好日子。“土砖房变成了洋楼!”杨雄生指着大庄田村老王家屯排排气派的新房说,7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翻几个“跟头”,从600元窜到7000元!
  
  全国葡萄协会的专家探究了资源红提崛起之谜:良好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昼夜温差大成就了果大、味美、色靓等特点。在桂林市农业产业规划中,资源县所处的资江流域,5年后红提将由现在的2万亩增加到5万亩。在车田等乡镇,早在14年前就开始利用生态优势种植西红柿,今年发展到1.7万亩,产值达1.5亿元。
  
  “资源县资源丰富,砍棵树,农民就增收;‘挖’座山,GDP就上去了。但我们没有用生态去换钱,我们靠生态致富!”该县县委书记唐厚军告诉记者,正是对生态的特别呵护,才有一系列的生态型特色效益农业。“西红柿、红提、脐橙猕猴桃、云雾茶、百合、食用菌、玉竹。”他一口气数出8个来。(记者陈尤英通讯员吴龙源)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