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梁平:“科技特派员”让李子卖出好价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龙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9票  浏览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26日 14:32
  华龙网讯(特约通讯员 高小华) 近段时间,梁平县合兴镇合兴村3组的张世友、陈光金等农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看着自家栽的李子树挂满累累硕果,刚采摘下来就被商贩抢购一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说:“还是科技特派员好!”
  
  他们称赞的正是派到村里开展科技服务的县科委主任、科技特派员郭培元。在他的指导下,合兴村3组的农民不但把青脆李种出了规模,还卖出了好价钱,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
  
  “科特派”保住了李子树
  
  “多亏了郭老师,不然这些李子树就保不住了。”昨日,笔者来到合兴村3组,村民们说起郭培元,语气里充满感激。
  
  合兴村3组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地多田少,村民一直有种植传统水果——青脆李的习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后期,组里家家户户都种了李树,并且每年靠卖李子还获得不少收入,有的家庭甚至用卖李子所得培养出大学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村民们发现李子树产量逐年减少了,而且市场上水果增多了,李子“卖不上价了”。
  
  “有的村民就开始砍李子树。”合兴村党委书记秦光杰说,一些村民还改种梨树、柑桔果树,但由于土质和品种原因,都收效甚微。眼看村里的李子产业走了下坡路,村干部们感到无能为力。
  
  “幸亏郭老师来得及时。”秦光杰说。2008年,梁平县科委与合兴村结成帮扶对子,时为科委副主任的郭培元成为村里的科技特派员。
  
  得知村民们在砍果树,有着果树种植专业“背景”的郭培元心里急了。他多次到村里逐家逐户劝说村民,一定要停止砍树行为,把这种脆甜爽口、风味独特的杂果类小水果保留下来。
  
  不厌其烦传授技术
  
  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郭培元决定运用科技力量增强农民的信心。
  
  通过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郭培元发现村里的李子树大多是零星栽植,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果树已逐年衰退,果实品质不断退化。
  
  “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观念,实行精细管理,同时,要扩大种植规模。”2008年冬天,郭培元到村里搞了一次“科技讲座”,面对面给种植户讲解培训,解答农户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同时,县科委通过争取到的国家科技项目资金,拿出2万元给合兴村重点发展李子产业。村里用这笔钱为村民购买了枝剪、小手锯等生产工具和种苗。
  
  当年年底,合兴村3组掀起了栽种李树的热潮,全组李树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1000亩,160户村民家家都种植了李树,少的几十株,多的上千株,其中种植600株以上的大户就有23户。
  
  规模上去了,果树管护也很重要
  
  郭培元只要有空就往村里跑,特别是每年冬天,他都利用休息时间到村里召集种植户,对李树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讲解。如:如何适时用药,用什么药,怎样配药;怎样除杂和施肥等等,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及时掌握技术,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系市场拓宽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努力,合兴村3组的千亩李树迎来了盛产期。由于管理精细,李子树产量高、口味佳,非常受人们欢迎。刚上市时,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4元以上,比以往整整高出了一倍多,果农收益可观。
  
  这时,郭培元又从“技术员”变成了“推销员”,不管是在县里开会,还是到外地出差,他都会适时向人们推销合兴的青脆李,鼓动人们购买。
  
  今年6月,他还指导村里的种植大户唐信伟成立了合兴镇首个李子专业合作社,引导种植户走向市场、走向超市,扩大青脆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郭老师不光管种植,还积极帮我们想办法拓展市场,这样的科技特派员真是少见。”唐信伟充满了信心,表示要办好专业合作社,逐步使青脆李这一特色产业形成生产、包装、销售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