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洛川:探索果园流转托管新路径 果农有四份收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3票  浏览22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15日 14:12
  编者按
  
  陕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一是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土地面积小,二是缺少资金。陕西土地流转率在全国较低,而收益较好的水果等经济作物流转面积更少。对于在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数一的陕西苹果猕猴桃产业来说,发展至今,盛誉之下,由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所带来的诸如机械化程度低、后继乏人、新技术应用难度大等问题正愈加显现,严重制约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苹果第一大县洛川先行一步,积极探索果园流转托管的多种途径,对于其他地方的经济作物规模化经营来说,或可借鉴。
  
  在洛川,用“苹果一感冒,全县打喷嚏”形容苹果产业的重要性毫不为过。全县60万亩耕地,栽有50多万亩苹果,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居全国之首。去年全县苹果总产量82.6亿吨,总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超过8000元。
  
  洛川苹果,在囊括了种植规模、作务技术、果品品质、品牌效应等许多全国第一殊荣的同时,产业转型升级也越来越受制于单家独户种植面积小、机械化程度低、后继乏人等的“掣肘”。
  
  洛川苹果如何“突围”?洛川县县长彭安季说:“加快洛川现代果业建设,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有机化生产方式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大集团、大市场营销转变。”
  
  依据这样的思路,洛川各地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出了多种果园流转托管的新路径。
  
  果园流转,果农有四份收入
  
  老庙镇板胡村巨源苹果核桃专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15户的126亩果园进行集约化经营。
  
  果园收入可观,果农怎么可能愿意将果园流转给合作社?对于这样的疑问,合作社理事长解巨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而言,一亩果园一年的纯利润五六千元,而把果园流转给合作社后,果农可以得到四份收入:每亩每年2000-3000元的流转费、按亩结算每亩每年两千多元的工资、年底的合作社分红、解放出来的家庭劳力获得的其他收入。
  
  板胡村果农王永平的儿子办了个“流动餐厅”,为村民的红白喜事提供餐饮服务,但是每年农忙的时候生意经常受影响。“我的7亩果园流转出去,把儿子从果园里解放出来,人家一年比我这果园挣得多。我每年的收入除了每亩3000元的流转费和2000元的工资,还有年底合作社纯利润20%的分红。我从一个老农民变成苹果工人了。”王永平说。
  
  对于普通果农来说,果园流转后他们不用再承担自然风险、前期投入以及苹果销售的风险,拥有了稳定的收入。而合作社也在“一增一减”中获得了利润:通过机械化和新技术的运用,苹果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因而产值增加,同时规模化经营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今年4月中旬的“倒春寒”中,洛川41万多亩果园受灾,八成中心花受冻,全县苹果预计损失数亿元,但是巨源合作社的流转果园基本未受影响,他们组织人员连续三晚熏烟防冻,最冷的一晚两次轮班熏烟,连片防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果园土地流转后,解决了很多以前单家独户经营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整个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解巨源说:“连片流转后,果园可以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提高劳动效率,采用各种新技术提高苹果品质,合作社在东莞和温州的直销窗口也可以增加每亩果园的收益,同时规模化经营还加大了果农在定价权上的‘砝码’。”
  
  解巨源对这种管理模式充满信心,“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但是果农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做个示范,让果农看到希望主动参与流转。”但是他也有一些担忧:“农民专业合作社毕竟实力有限,机械化投入很大,希望有关方面能在资金和设备上给予支持。”
  
  “半流转”向土地流转过渡
  
  石泉乡寺合村的9户果农将自家的56.5亩果园委托给本村的新天地苹果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和销售“双委托”管理。
  
  相比于老庙镇的土地流转模式,寺合村果农的果园仍然属于个人,但是在整个苹果生产过程中,由合作社组织实施,统一技术修剪、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化肥及有机肥施用、统一标准销售。用石泉乡副乡长韩建平的话说,“我们乡的土地流转走了半步,没有一步到位。”
  
  “我们这里的果农对于把果园完全流转出去有顾虑,同时合作社也难以拿出大量流转资金,因此目前实现彻底的流转存在困难。”韩建平说:“我们这是从技术管理和销售‘双委托’向土地入股流转过渡,从‘全能’农民向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农业工人过渡。这种过渡让果农看到了集约化的好处,也为以后的土地流转积累了经验。”
  
  在这种“半流转”中,果农与合作社签订“双委托”协议来约束农民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果园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合作社为果农统一采购低于市场价的农资,并将有一技之长的果农组建成技术管理小组、统防统治小组,为果农提供有偿服务。到销售环节,合作社联系果商,统一价格标准组织销售,同时也可以根据果商要求大批量订制装箱。每年合作社收取果园毛收益1.5%的委托管理金,用于合作社技术推广和日常开支。
  
  “由于这种流转组织方式比较松散,果园管理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双委托’的半流转方式可以有效地扭转果农因技术差异而收益不同的局面。”韩建平说。
  
  果园托管,涉农公司给果农当“保姆”
  
  5月8日,槐柏镇底楼村,洛川农资网络服务公司总经理张林山和果农签订果园托管合同,并随行带来了一台防虫喷药的弥雾机。弥雾机的雾化程度好、喷射高度高,还可以随时变换喷雾角度,高度不足1.5米的机身更适合进园作业,围观果农交口称赞。从4月份开始,全村三分之二的果园加入到了专业公司全程托管的一条龙服务中。
  
  “我们对签订协议的果园实行技术管理标准化、生产管理机械化、基地产品订单生产化全程服务。”张林山说:“我们的技术培训是免费的,农资产品由政府部门把关后以成本价销售,而是否通过公司销售苹果则由果农自愿。”
  
  “这个公司是专门做农业的,技术上我们放心,机械喷药、施肥、除草只收成本价。比如原先用拖拉机水罐喷药,一亩果园投入90—100元,人一直在农药环境里,对健康影响大,现在用他们公司提供的弥雾机和技术人员,60块钱左右就搞定了,我们也不要费心了。”果农杨海林说。
  
  张林山介绍,洛川农资网络服务公司和政府联合共建槐柏、百益、旧县三个乡镇2.5万亩现代苹果园区,现在签订全程托管协议的有3000多亩,已经配套了10台弥雾机、10台施肥机和6台割草机,用机械化操作和科学技术提高果园的质量和效益。对于企业而言,政府对园区内的农资和机械化使用有一定补贴,加之公司的批量采购大大降低了价格,因此企业也是有利可图的。只要双方都有利,全程托管就能够更加持久地做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