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杨良杰和他的“中农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3票  浏览2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18日 12:33
  赵洁李子腾/文
  
  到山西运城前,记者就听不少人谈到杨良杰,谈到他创办的“中农乐”果业合作社非凡的影响力。但日前,在此间的平陆县开发区张呼坨村,当记者看到数以百计的果农们冒着严寒,密密麻麻围在一棵苹果树边,仰头全神贯注地观摩一位“中农乐”果树专家剪枝时,还是吃了一惊。据了解,类似的果园示范讲座“中农乐”已举办了不下2000场次,受训果农多达数十万人次。
  
  “中农乐”是我国著名果树专家汪景彦老先生起的名,意思是“让中国的果农都真正快乐起来”。带着前辈的殷切希望,这个名字深深地扎根在杨良杰心中,也成为“中农乐”果业合作社的奋斗目标。
  
  前几年,由于缺乏技术和盲目管理,运城地区的不少果农年年有花无果,经济收入极低,一些果农不得不刨树转产。当时在北京工作的杨良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知,技术欠缺和单打独斗是制约当地果业发展的瓶颈。质量差、品种乱,形不成规模,果农致富的道路就被堵塞了。为更直接地帮助果农致富,杨良杰作了一个让家人朋友都十分吃惊的决定———辞职回乡。这不是一般的辞职,年薪10万元的工作和价值40万元的房子都随着一纸辞呈消失了。因为这件事,一些人不解地将杨良杰称为“果疯子”。
  
  创立“中农乐”后,杨良杰马上组建了一个专家组,根据果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苹果、桃、杏、枣等品种的技术领域,挑选最先进实用的技术,对果农进行培训。杨良杰坚持,“中农乐”的培训原则有三:一是开展不间断长期培训,大江南北,从春到冬,连续展开;二是吃住自掏腰包,不惊动地方政府,与农民直接联系,不收一分钱;三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从实际出发,让果农一听就懂,既能正面接受,又能活学活用。
  
  为帮助果农快速掌握,学过美术的杨良杰把各类复杂的专业技术绘制成彩色挂图,形象生动地展现给果农。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农乐”专家在果园的实际操作过程刻录成光盘,免费赠送给果农。仅近两年来,就赠送挂图20多万张、光碟3万多盘。为更好地引导果农学习技术、交流经验、了解信息,“中农乐”果业合作社还定期编印了一份内部资料,开设《果园派活单》、《专家讲经台》、《病虫害预测》、《经验交流台》等栏目,通过资料指导果农生产。这些资料都成了果农爱不释手的“抢手货”。
  
  在近日举行的山西平陆县“中农乐”果业合作社揭牌仪式上,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参加的果农有近千人,然而他们的主要目标不是揭牌仪式,而是仪式后“中农乐”专家的讲座。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的声音刚落,人们便一窝蜂地涌向讲座地点———合作社所在楼的后院。讲座开始后,近千人的露天会场竟鸦雀无声,相当一部分果农带了笔记本,一丝不苟地做记录,三个小时的讲座会场秩序井然。
  
  在前来听讲座的果农中随便一问,就可以听到许多在“中农乐”带领下增收致富的果农的实例:山西临猗贾寺村王社柱有“中农乐”示范果园7亩,在一般果园苹果每斤只卖五六毛钱时,他示范园的苹果被客商以每斤1.7元的价格争相抢购;河南陕县上窑村果农任东坡,因使用“中农乐”配套技术,亩效益高达1.7万元……除带来技术和管理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中农乐”的出现避免了从前果农相互压价、经纪人趁机克扣果农的现象,使分散经营的广大果农有了自己的组织,吸引了更多客商,果品价格明显增高。一位社员送来的“果农需要‘中农乐’,致富依靠合作社”锦旗,正反映了大家的心声。
  
  平陆黄河果业开发公司的赵海亮说:“前几年县里没什么人种果,现在有了‘中农乐’的引领,全县发展了30万亩果树,我们和‘中农乐’对接,帮农民营销,有买卖可做了!”
  
  杨良杰告诉记者,目前,“中农乐”麾下有基层果业合作社和协会近200个,会员近6万名,服务范围已涉及20个省份。
  
  正说话间,杨良杰的手机又响了:“杨老师,我们村已经组织好200多人,就等咱们专家什么时候来啦……”杨良杰和他的“中农乐”,要为实现那句“让中国的果农真正快乐起来”继续奔走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