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赵霞:从一部电话创业的女强人 爱心催生事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山东频道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7票  浏览16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0月28日 14:37
  在沂蒙山区,一提起“赵霞”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竖起大拇指:别看人家是女性,她从一部电话开始创业发展到资产过亿的企业家,比起那些拼杀商场的男子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同样,受过赵霞救助和资助的人也都感激她。
  
  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女强人、爱心人,她天性敏捷,善抓机遇,凭着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和长远的发展眼光走出了一条创业共同富裕的道路。她致富不忘众乡亲,几十年如一日无偿地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安置就业岗位、送脱贫项目等服务,周围村庄100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
  
  爱心催生了事业
  
  平邑县地方镇是有名的“水果之乡”,拥有黄梨、山楂果品面积近5万亩,年产量达1.53亿公斤,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果品市场竞争激烈,地方镇水果出现了滞销现象,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头脑灵活、信息灵、路子广的农民,投入几百块钱买个压盖机,弄两口大锅、几个蒸笼,在自己的家里生产水果罐头。当时,水果罐头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清洗后,生产业户在露天环境中,就对水果挖核、去蒂、脱皮,装罐、蒸煮、封罐,普通的农家人完全可以胜任。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全镇形成了2000家作坊式的罐头加工企业。1990年高中毕业后的赵霞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地方镇八一村,她不甘心过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帮着父母开办了一家作坊式的水果罐头生产厂。
  
  生产容易,销售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地方镇附近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配货站和运输公司,只有在平邑县县城和费县县城2家国营运输公司。运输车辆非常少,有时急着发货,四、五天却找不到一辆车,罐头企业厂家只好派人到路边拦截过往的车辆,但由于受当时体制的影响,司机往往开着空车返回也不愿意停车装货运输。如何把生产出来的罐头及时运出去、卖掉,成了每个罐头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当时,18岁的赵霞也跟着父母着急,但头脑灵活的她,放弃了沿路拦截车辆,坐上客车直奔临沂市里,寻找货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来回几次的找寻,终于在临沂一个专门装卸香蕉叫“香蕉坊”的地方,找到了一个长期从西安至临沂往返的货车车主。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车主答应来地方镇帮着赵霞送一次货。当时,货车车主从西安向临沂送趟货收取车费4000元,货送到后,空车返回。赵霞抓住空车空跑浪费的理由,反复劝说车主,并答应只要把罐头安全的送到西安,就给车主2000元的运费。车主见有钱可赚,立即到地方镇装上赵霞的罐头运到了西安。随着交往的加深,只要赵霞找到他,他就到地方镇装赵霞的罐头,有时他的车辆不方便,就会介绍其他经过地方镇的车辆装运赵霞的罐头。由于运输及时,市场旺销,赵霞家的罐头企业也开得红红火火。
  
  但看到其它厂家还在为不能把罐头及时送到客户手中而发愁的时候,赵霞就坐上客车直奔临沂市里,主动地为他们联系车辆。随着赵霞帮助别人次数的增加,有的车主和货主都觉得让赵霞自费往返临沂很不好意思,纷纷给赵霞30元、50元的跑腿费。
  
  办一家中介,专门为货车和厂家服务,同时,自己还可以赚取一部分费用,何乐而不为呢?经过再三权衡,赵霞决定创办配货站。1993年8月,赵霞申请了一部摇把子电话,竖起了一块小招牌,在327国道地方段路边的家里成立了配货站,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
  
  两辆自行车、三辆摩托车见证了她的创业
  
  至今,赵霞每每谈起自己的经历,都念念不忘自己刚开始创业时骑坏的两辆自行车和三辆摩托车。为了让更多的厂家和车主知道自己的业务,刚开始,她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到罐头厂和车主联络、拉业务,坐客车到临沂市里、平邑县城、费县县城找运输公司找车辆、谈价格,一天只吃一顿饭。在赵霞不断地努力下,1998年,配货站达到了日配货70辆(次),最多达100余辆(次)的能力。地方镇党委、政府也积极把物流配送作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培植,在1999年专门划出地块,让赵霞投资建起了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和十几亩的大型停车场,成立了地方信息与货物配载中心。为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的方便客户,赵霞安装了微机,实现了网上联络、网上配货。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又投资建起了汽车修理厂和洗浴中心,为客户提供吃住、洗浴、维修一条龙服务,让客户来的放心、住的舒心、走的开心,吸引了沂水、郯城、苍山等地的大批客户,绕过临沂到赵霞的配货站配货。这样,赵霞的事业越来越大。
  
  俗话说,无商不奸。而赵霞认为诚信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一直是赵霞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十几年来,始终以“惜名不惜利”、“以诚待人”为座右铭。与她打过交道的人,回头客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多的车主绕着路到她这儿配货。有一次,东北的一个客户,只与她打过一次交道,可是在配货的途中发生车祸,急需用钱,打电话哭着找她借18000元钱,周围的人知道后,都劝她别借。可是当时她却说:作为一个男同志哭着向一个女同志借钱,肯定是到了万般无耐的境地,按照那人给的帐户,她迅速转去了18000元钱。她知道,这是救命钱呢!当时,这个客户说一星期后还,果然,过了一个星期就把钱还回来了。后来,他不但成了她的老客户,还给介绍了许多新客户,成了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她坚信,不管什么时候,以诚待人,必有好报。随着信誉的提高,配货站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业务范围及全国各地,业务领域涉及公路、海运,并在东三省、太原、石家庄、西安、临沂等8个城市设有30多个固定卸货站点,建立东北三省物流专线3条,揽收配送业务覆盖全国。
  
  “热心服务”助推了一项大产业的诞生。来自地方镇相邻乡镇资邱镇的刘新才经常说,刚开始之所以把他在资邱镇的罐头厂迁到地方镇,不仅是看到了地方镇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地方镇赵霞配货站方便快捷、热心周到的物流配送服务。1995年,刘新才创办的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离赵霞配货站10多里路,但只要公司需要,赵霞每次都是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跑前跑后,积极为公司联系车辆,并热心地为公司寻找销货商。实践证明,他刘新才的选择是明智的,从几万元起家的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同样,在赵霞配货站的助推下,地方镇的罐头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立足现代工业、优化传统农业、壮大罐头产业、提升全镇综合实力的新路子,罐头加工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到目前,全镇共有企业120余家,其中罐头加工企业75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自营出口企业7家,年加工各类果蔬罐头60万吨,产品达2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罐头8万吨,出口创汇近亿美元,形成了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印铁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装、信息中介、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
  
  让当地的农产品在家门口实现增值
  
  这些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赵霞形成以及货运公司的蓬勃发展和广泛的信息来源,现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户和商路,这让赵霞产生了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想法,发展购销、储藏、加工、运输“一条龙”服务,建设水果罐头加工企业,让果农的果品在自己的家门口卖上好价钱,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增加周围群众的收入。2004年,赵霞多方筹资建成了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900多万元,专做出口罐头的山东万利来食品罐头有限公司。
  
  企业是建起来了,但如何让罐头放到外国人的餐桌上,成了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次,赵霞创业时形成的执着、吃苦耐劳精神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把只有6岁的儿子交给婆婆,自己背起背包,跑临沂,上青岛,进北京,奔济南,积极向有关的企业和管理部门学习请教。半年下来,当赵霞抱起儿子,儿子见到瘦了一大圈的赵霞,吓得哇哇大哭。
  
  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代理中间商,2005年春天,赵霞的罐头终于出口到了俄罗斯。她非常珍惜这种很难得来的机会,在产品质量上严格要求,并在浙江、北京高薪聘请了生产管理人员,严抓质量管理,经临沂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由于质量过硬,国外的很多大客商开始关注这家沂蒙山区的罐头生产企业。现在谈起迎得自己罐头企业转机的那次生意,赵霞眼里仍然放着兴奋的光芒。2006年下半年的一天晚上,公司的邮箱里出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邮件。邮件中提到:希望把企业生产车间和产品的图片传过去。在商海打拼多年的赵霞,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立即安排办公室立即回复。经过一夜的商谈,美国的客商答复,第二天就派员飞到中国,现场考察。美方客商经过现场察看,对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种类以及人员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当场就签下了280柜5600吨的购货协议,并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赵霞自费到济南、北京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学习进修,以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她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思路,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取得SKSShatzKosher、BRC,IFS国际及STAR-KKOSHER等多项国内外认证。公司的规模得到了快速膨胀。目前,公司吸纳农村就业人员620名,安排大中专毕业生180多名,并拥有现代化的厂房,高标准的生产车间及化验室,国内先进的专业化罐头食品加工设备流水作业线两条,年生产能力4.2万吨,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德国、乌克兰、西班牙、瑞典、希腊等十几个国家,深受国外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近年,公司先后被授予“临沂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县级青年文明号企业”。
  
  为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赵霞充分发挥带动群众致富的特长,广泛地为群众提供实惠。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环境优美、地下水位高、无污染、无工业“三废”排放的地方镇天宝山区和武台镇建立了包括黄金桃、山楂、苹果果树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3万亩,并与果农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利益机制。在收购基地水果的时候,把本应是企业从经纪人手中应得的利润全部让给果农,每公斤的价格平均比其他客商高出0.2元。仅此一项,一季就为果农增收520多万元。
  
  在此基础上,赵霞积极为地方镇及周边的乡镇引进果树新品种10多个。2006年,地方镇的大金星山楂被临沂市政府评定为“临沂市十大优质果品”,提高了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使农产品增值,在市场上站住脚。另外,地方镇还有近十个果品相继打入天津上海等地,带动农民增收300元。在赵霞等市场能人群体的带动下,2011年秋天,“天宝山山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为农民增收建起了新的“绿色银行”。
  
  乐善好施,获得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地方镇八一村的赵玉芹谈起赵霞,至今还是满怀感激。2006年,赵玉芹有养鸭的愿望,但因缺乏资金,一直未能实现。赵霞得知后,立即为她提供了两万元启动资金,建起一个养鸭大棚。当年赵玉芹就收入了一万余元,现已发展养鸭大棚三个、养鸡大棚一个。在赵霞的帮助下,周围村的20多名妇女发展合同鸭养殖。
  
  赵霞富了,可她不忘为社会分忧,仍热衷于公益事业,倾心扶持弱势群体摆脱困境。她长期救助20余名贫困儿童,并在公司内为部分学生家长提供就业岗位,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同时,在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她每年都要拿出上数万元,捐助五保户老人和失学儿童。当地党委政府每年进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她都带头积极捐款。2008年5月,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余震不断、随时都可能出现大的灾难的情况下,她不顾生命危险,带领她的物流车队亲赴灾区为灾区人民送去平邑县人民给灾区的救灾物资,得到各级领导和的高度评价。在今年,她捐助1万元帮助八一村硬化了中心大街,捐资1万元帮助回民村建设了清真寺,捐资一万元改善了镇驻地路灯……赵霞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一家富了不算真富,只有让大家都尝到致富带来的甜头,那才更有意义”。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每年用于帮贫扶困资金近10万元,几年来,她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累计达120多万余元,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她本人连续被评为平邑县“优秀人大代表”、平邑县“三八红旗手”、平邑县“双万”先进帮带人、平邑县“十大致富女能手”、平邑县“科技致富能手”、平邑县“十佳青年民营企业家”、平邑县“春蕾计划工作先进个人”、平邑县“十万农家女致富工程带头人”、平邑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首届“平邑县巾帼十杰”、临沂市“春蕾计划先进个人”、首届“临沂市十大杰出青年”、临沂市“十佳妇代会主任致富工程带头人”、临沂市评为“春蕾计划爱心个人”、“临沂市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
  
  当问起她致富的成功经验时,她说,党的富民政策引领她走上了致富路,个人的奋斗只是成功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40岁的赵霞踌躇满志,她正准备筹资1亿元规划建设集仓储配送,货物配载,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朝霞物流园。物流园规划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主要建设有仓储区,物流区,配载区,维修区,餐饮区,服务区等。园区绿化率达100%,日配载220车次以上,配送货物8000余吨,日均客流量1000人左右。物流园区建成投入运行后,年可实现经营收入6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安排2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孟宪华 续超群)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