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猕猴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女强人的猕猴桃传奇(二)——文昌惠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5票  浏览44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4月28日 16:12
  人物名片
  
  文昌惠
  
  39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中里村妇联主任、团支部书记,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4月9日,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中里村6组,一棵棵猕猴桃苗刚刚绽放出新芽。中里村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文昌惠,正指导李永富等10多位当地村民在地里干活,掰芽、施肥、修沟……忙得不亦乐乎。
  
  “昌惠真的是个女强人呐!”李永富等众多村民竖起了大拇指,并向记者讲述起近三年文昌惠身上发生的若干传奇故事。
  
  2008年
  
  “火头军”顾不上自家建房
  
  “昌惠的婆家在龙泉村5组,中里村是她的娘家。”指着西北角方向,村民项正芬说。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龙泉村灾后重建永久房集中联建点的文昌惠家,一楼一顶的小洋房,和周围数十家村民的楼房一样,都是川西民居式样。
  
  地震后,文昌惠家6间砖木结构的房屋全部倒塌。顾不上抢救家里的什物,身为中里村妇联主任、团支部书记的她紧急归队成为镇党员突击队的一员,开展自救互救。
  
  大地震发生当晚,当地下起倾盆大雨,受灾最重的龙泉村近300名村民无家可归。文昌惠和其他队员一起,在大雨中为受灾乡亲搭建临时避震棚,一天一夜没有合眼。“就在其余队员们去休息的时候,她又赶到镇伙食团,给乡亲们熬稀饭,蒸馒头。”中里镇党委书记周船说,这之后的几个月中,文昌惠主要担当“火头军”,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完全顾不上自家建房。
  
  当年9月起,村民的新房陆续建成入住,而文昌惠家的房屋直到12月底才完工。
  
  2009年
  
  从“门外汉”到猕猴桃“土专家
  
  “受灾房屋修好了,可绝大多数村民成了欠债‘万元户’!”2009年春节刚过,文昌惠和村支书粟开华、村主任蔡杰一道,对中里村受灾农户逐户开展调查,结果让大家倍感沉重。
  
  必须让受灾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多次考察调研,提出“产业恢复”战略,决定分头找项目,找门路。
  
  当年4月,粟开华、文昌惠等到川北某县考察后,购买了若干魔芋种子回来,在部分村民地里试种。“开始长势良好,但收获惨不忍睹。”
  
  名山县人马广辉在中里村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看起来成效不错。请来农业专家实地查看,认为中里村很适合种植猕猴桃,但绝大多数村民都是门外汉。有件事让文昌惠最受刺激,“我去8组一家农户作动员,结果人家问我,一亩要栽多少株,什么时候施肥等,我一概不知。”
  
  这位妇联主任从此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中里镇农家书屋有关于种植猕猴桃的书籍,文昌惠几个月抄完了7个笔记本;她还每星期跑到20多公里外的雨城区图书馆学习;不仅如此,她还多次到位于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旁听。
  
  有一次,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张彦书教授在授课时,偶然发现课堂角落里还有一位正听得聚精会神的“超龄”学生。问清情况后,张教授很感动,从此对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指导。
  
  通过张彦书、周凤阳等川农大专家的指导,文昌惠种植技术知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成为乡亲们夸赞的猕猴桃“活字典”、“土专家”。
  
  2010年
  
  从“光杆司令”到合作社
  
  2009年底,文昌惠牵头成立中强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主动与农户协商,以每亩每年300公斤稻谷的价格,流转了中里镇中里村580亩土地,集中连片种植猕猴桃。
  
  2010年开春,合作社对猕猴桃全部实行了嫁接,预计2012年将实现初挂果。
  
  除了积极探索循环生态农业外,文昌惠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探索了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动员周边百余家农户参与进来,平均可为每户增收4000元—6000元。去年开始,合作社吸纳务工人员40多人常年务工,其中以妇女和老年人居多;同时,合作社吸收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入社务工,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
  
  6组62岁村民李永富老两口长期在合作社务工,年总收入超过7000元。“流转的土地每年还有2000多元的收益呢!”李永富笑得合不拢嘴。
  
  “等明年挂果后,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了,还要生产猕猴桃酒、猕猴桃蜂蜜,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大学生入社。”说到高兴处,文昌惠禁不住笑出声来。
  
  对话
  
  今后的路,走一步闯一步
  
  记者:当初牵头建立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的初衷是什么?
  
  文昌惠:由于我担任了村妇联主任,了解到政府关于灾后产业恢复重建的政策,也实地看到了群众渴望致富的迫切要求,希望能为受灾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今后的路,走一步闯一步。
  
  记者:合作社在确保参与农户的利益、规避其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文昌惠:除及时、足量给付土地流转金外,基地所需要的务工人员全部照顾本地受灾群众。此外,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参与进来的农户,我们不仅从农业生产上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还尽量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提前签订收购合同,明确保护价。
  
  记者:合作社目前面临哪些困难?
  
  文昌惠: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我们到目前为止领取到了每亩200元的补助。最近,我们通过担保公司贷款30万元,但也是杯水车薪。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