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看农民, 他的眼里总是满含深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0票  浏览6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29日 07:12
  “找到亚夫准能富”
  
  有一句话,镇江句容市的很多农民说了许多年,“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我要尽一生努力,帮助农民富裕起来。”这是赵亚夫的诺言。他是农民的孩子,亲历过农村曾经的饥馑和贫穷。大学时学了农业,他决定一辈子为农民服务。
  
  赵亚夫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帮助农民致富。1982年,已经当上镇江农科所所长的赵亚夫获得机会去日本研修,回来时别人带的是成箱的电器,他却扛了整整13箱日文农业书籍和20棵草莓苗。
  
  此后,赵亚夫带着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在句容推广种植草莓、葡萄等引进品种,打响“白兔草莓”“春城葡萄”“大卓水蜜桃”等一个个品牌,帮助茅山老区数十万农民脱贫致富。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这是赵亚夫的信条。
  
  2002年,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的赵亚夫,选了当地最穷的戴庄村,完成自己“没有做完的事”——让一个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
  
  刚到戴庄时,赵亚夫给农民上课只有两个人来听,别人都以为他是来推销农药的。农民彭玉和记得,赵老当时端个小茶杯往台上一站,就开始讲有机农业。“他说能赚钱,我就想试试。”可老彭的妻子不信:哪有不要钱还帮人赚钱的?
  
  老彭犹豫了。赵亚夫主动上门承诺:一年赚不了1万,我赔你!彭玉和信了,便搬着被褥住进桃园。第一年,他赚了3万元。“赵主任不让打农药和化肥,所有技术他都手把手教。”彭玉和现在承包了50亩有机水蜜桃,还套养了5000只鸡,年产值35万元。
  
  2003年,戴庄村农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如今,人均年收入16600元。
  
  “不跟农民说话,他就浑身不自在”
  
  皮肤黝黑,弓背弯腰,戴着厚厚的眼镜,背个装着放大镜、皮尺、笔记本和许多药瓶的书包,默默走在田野里,不时俯身查看作物……一年中有200多天,赵亚夫都这样度过,即便白内障、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缠身。
  
  人们说,赵亚夫看农民,看土地,看作物时,眼里总是满含感情。
  
  “下雨下雪,别人往家跑,他往田里跑。”在妻子黄宝华看来,住在城里的赵亚夫是个地道的农民,不看到农田,不跟农民说话,他就浑身不自在。“有好几次,下着雨他还在田里查看苗情,脚一滑摔倒了,被我看到身上的淤青,他才轻描淡写地说是不小心摔着了。”
  
  赵亚夫的手机里,存着200多个农民的电话,不管农民有什么事向他请教,他都第一时间赶到。
  
  农民黄祥发记得,几年前的那个三伏天,他家的青花菜苗出现倒伏,赵亚夫接到电话后立即从镇江赶去,到达时已是正午。“赵主任没顾上吃饭,就直接到我家大棚,顶着里面40多度的高温看菜苗,一直在里面待到下午两点。”
  
  谈到赵亚夫几年前在对口援建四川绵竹时不幸遭遇车祸,绵竹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邹明华忍不住热泪盈眶:“赵老腰部严重受伤,但正赶上灾区调配种子,他不听周围人劝阻,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受伤的腰,左脚用力扒着地,右脚吃力地调配种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就歇一会儿换只脚继续,自始至终没喊一声苦,没说一声疼。”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