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老树换新苗 老汉种出特大桃
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大枧村种桃大户张庭建,砍掉老果园,种上新桃树,发了财,盖别墅,在当地传为美谈。
栗木镇是产粮大镇,在分田到户的时候,张庭建不顾家人反对,把种粮改种果,卖了猪鸡买树苗。他潜心钻研种果技术,不断摸索种果经验,成为村里种果技术最过硬的农民技术员之一。2003年,他种植的3亩柑、橙、柚,亩产近5000公斤,水果收入3.6万元。
然而到了2004年,63岁的他竟把园子里的果树全砍掉,改种桃类水果。为这事,妻子整整一个月没有和他讲一句话。
其实,他有自己的盘算:种果20年,果树在老化,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优质品种。张老伯决心做示范,“成功了,想跟来的有路走,失败了,也就自己一个人承当。”
爱钻研的张庭建,从书本上认识了“924”桃树新品,决定试种。他从江西引进200株924桃类新品种,开始精心管护。经过细心观察和培育比较,有36株长势很特别,果大、品质好、座果率高。于是他将所有精力倾注于这36株桃树,经过几年的精心选育,运用大瑶山野生的小毛桃进行嫁接。嫁接后的桃苗15个月就可以挂果,最大的每个可达半公斤。经过专家认定,张庭建培育的是一种特大异桃。
试验成功后,他开始大面积种植,如今已种植了7.8亩。去年有3亩桃树大量挂果,产量超过1.5万公斤,卖出了每公斤5元的好价钱。张庭建拿着存折说:“还差27块钱就有8万元。”富裕起来的张庭建,盖了一幢占地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欧式别墅楼。张庭建说:“建幢新楼给老伴住,这是我10多年来最大的心愿。”
每天早餐前、晚饭后,张庭建都要到桃园转转。他利用国家的土地政策,与他人换地,将自己的桃园连成一片。在他的带动下,曾经反对他种桃的儿子,也种上了15亩桃树。到他家取经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刘先春 李诗海)
栗木镇是产粮大镇,在分田到户的时候,张庭建不顾家人反对,把种粮改种果,卖了猪鸡买树苗。他潜心钻研种果技术,不断摸索种果经验,成为村里种果技术最过硬的农民技术员之一。2003年,他种植的3亩柑、橙、柚,亩产近5000公斤,水果收入3.6万元。
然而到了2004年,63岁的他竟把园子里的果树全砍掉,改种桃类水果。为这事,妻子整整一个月没有和他讲一句话。
其实,他有自己的盘算:种果20年,果树在老化,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优质品种。张老伯决心做示范,“成功了,想跟来的有路走,失败了,也就自己一个人承当。”
爱钻研的张庭建,从书本上认识了“924”桃树新品,决定试种。他从江西引进200株924桃类新品种,开始精心管护。经过细心观察和培育比较,有36株长势很特别,果大、品质好、座果率高。于是他将所有精力倾注于这36株桃树,经过几年的精心选育,运用大瑶山野生的小毛桃进行嫁接。嫁接后的桃苗15个月就可以挂果,最大的每个可达半公斤。经过专家认定,张庭建培育的是一种特大异桃。
试验成功后,他开始大面积种植,如今已种植了7.8亩。去年有3亩桃树大量挂果,产量超过1.5万公斤,卖出了每公斤5元的好价钱。张庭建拿着存折说:“还差27块钱就有8万元。”富裕起来的张庭建,盖了一幢占地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欧式别墅楼。张庭建说:“建幢新楼给老伴住,这是我10多年来最大的心愿。”
每天早餐前、晚饭后,张庭建都要到桃园转转。他利用国家的土地政策,与他人换地,将自己的桃园连成一片。在他的带动下,曾经反对他种桃的儿子,也种上了15亩桃树。到他家取经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刘先春 李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