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烂枣之年看棚枣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山西农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6票  浏览2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2月08日 16:45

编者按:十年九旱,是我省显著的气候特征,但每到秋末红枣收获季节,却往往又是秋雨连绵。红枣遇雨裂烂,这一再成为枣农闯不过的“鬼门关”。本报特别推荐该文介绍的棚枣防裂技术,以唤起广大枣农种植红枣的信心,推动我省枣业的发展和腾飞。


太谷县是山西名枣壶瓶枣的产地,沙子地村是这个县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的示范村,这个乡九个红枣村合作社的排头兵。合作社理事长李栓明同时又是兴谷枣业有限公司的老板。每年红枣成熟后,公司就地收购,加工成多种枣品,远销各地。


红枣到了红熟期最怕雨,一被雨浸就迸裂,裂了就霉烂,品级下降甚至扔掉。2007年,太谷县红枣和全省一样惨遭雨害,几乎绝收。拥有600亩枣树的沙子地村损失当然更大。今年这里再遭秋雨,又成为烂枣之年。虽然看去硕果满树,却十有八九裂烂霉坏,纷纷落地。


有几处,户主干脆把牛羊放进去吃树下落枣。这显然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与这一灾象相反的,是罩了防裂枣雨棚的枣林,由于塑布挡雨,便免遭了这场裂烂之灾。一串串一枝枝,结得硕大滚圆,满树通红,呈现着丰收景象。



按照“涝梨旱枣”的农谚,十年九旱的山西,红枣该是十年九丰收。但本来稀贵的雨水往往多下在秋末,使好不容易长成了的红枣浸裂霉烂。因而,这秋雨季节一再成为广大枣农闯不过的“鬼门关”。兴谷枣业有限公司从2002年开始就防裂难题进行研究、试验。经过了反复实践、改进,搞成了现在的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今年,在秋雨成灾的情况下,九个村120亩枣棚显示了回天之力,与露天枣林形成了九成收和九成烂的强烈反差。


副省长刘维佳曾在枣熟期间前去视察,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这种防裂棚的投资多么大?其投入产出比怎样?


这个合作社几年来搭建防雨棚的情况是:每亩需钢管支架3000元,钢绞线、尼龙绳300元,棚布1000元。


从每年摊入成本来算,钢管支架使用期限为二十年,每年150元;


钢绞线、尼龙绳可使用二年,每年摊入成本150元;


塑料棚布可用四年,每年摊入成本250元;


架棚安装工本的每年摊入,约五个工,250元。


合计,每亩枣棚每年投入800元。


这里正常年景的成年枣树亩产值是1万元。今年仅有一成年景,即产值1000元。而有了雨棚的保护后,产值就变成了9000元。就是说,每亩投入800元后少损失8000元。每一元赚回10元。


这个效益率,是在秋雨多,裂烂率高达九成的今年显示出来的。若在裂枣少的年份,防裂雨棚的作用有多么大?


这个枣业合作社,从2002年以来的八年中,只有两年秋雨少,裂烂损失在二成以下,其余六年都秋雨成灾,裂烂七成以上。其中今年和2007、2005年均裂果九成。若将八个年度的裂烂率做一平均,每年裂损六成五。就是说,有了防裂棚,就可以平均少烂掉五成五,等于少损失5500元,即每投入棚费1元,收益6.87元。即使在仅裂烂两三成的年份里,一元棚费也能赚回1.25元、2.5元。



应该说,在低效的农业种植业当中,这是个效益率非常高的技术措施。可是,小白乡号称万亩枣园的合作社,今年得益于防裂棚的只有100多亩。困惑于烂枣减收的枣农们为什么没大量搭建这种防裂棚?李栓明等合作社理事们说了很多原因:一、人们不肯对枣树加大投资。大家对菜农上万元建蔬菜大棚没异议,认可那是高投入高产出?但在历来很少下工本的红枣上还不肯接受?掏3000元建一亩雨棚,总舍不得;二、有侥幸心理。该架棚时就思谋万一今年秋雨少呢,这笔钱还是别白扔了吧。总不会年年秋雨成灾的;三、以为枣树高大,畏难于架棚;四、与病害混淆。认为防裂解决不了病害。下这么大本钱还免不了因病害而减产减收 (这一带缩果病、黑斑病严重,有时高达六成)。


这些原因,都直接间接反映出枣农们认识上的局限。不算经济账、投入产出账、比较效益账,势必底数不清,取舍不准,一再失算。其实,搞防裂棚比搞蔬菜、花卉、树苗等大棚的投入产出比都要高,而不是低。只是都没去具体计算。


关于因为病害大而不搞防裂棚,就更是算不清。其实?使病害尚未殃及的那部分枣防了裂害,岂不减少了灾害损失。且不说“效益最大化”的理论,从“多收一个是一个”的老理,也应看到防裂的必要。


至于树冠高大,搭棚难,更是能够解决的实际操作问题。



李栓明说,解决裂枣难题,还有别的科技途径,如利用化学药剂和培育新品种等等。但一下子指望不上。防裂棚虽然是个笨办法,但花钱少,赚头大,是广大枣农闯过裂烂难关的有效途径。

魏旭光 李永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