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草莓姑娘”周瑜 不当白领 乐于下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民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5票  浏览15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4月26日 13:00
  几天前,青浦白鹤草莓节热闹落幕。在“草莓之乡”白鹤镇,25岁的周瑜很出名,她两年前放弃金茂大厦的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帮父母种草莓,乐呵呵地当起了“草莓姑娘”。
  
  两岁下田能辨“青红”
  
  “两岁那年,我跟爸妈下田,帮忙捡草莓。妈妈教我拣红色的,更熟、更甜。”这些关于草莓的记忆,是她长大后听母亲说的。
  
  不管真相如何,有一点错不了——周瑜从小与草莓结缘。1987年,周永新和潘菊英开始种草莓,常把女儿带在身边。23年来,土地从四分扩到108亩。
  
  童年时,草莓园是周瑜玩闹的乐土;10岁起,她成为父母的好帮手,“起码顶半个劳力。”后来进大学,攻读药事管理大专,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较少回家。但她不想只做看客。心底仿佛有个声音在呼唤,好似风吹麦浪般动听,轻风中,淡淡草莓香气拂来……
  
  跳槽回家钻进“铁棚”
  
  那个声音时隐时现,直到2008年底,变得清晰而坚定。
  
  当时,周瑜是白领,负责珠宝销售,在金茂大厦上班。她外向、善沟通,业绩出色。刚工作半年,却突然辞职,回青浦老家,一头钻进了草莓地里的铁架大棚
  
  “我事先没告诉爸妈,知道他们肯定反对,只好先斩后奏。”周瑜说,毅然迈出那一步,经过多年深思熟虑,绝非一时冲动。从进大学起,她开始寻找事业方向,2年前,找准了。
  
  “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政策好。白鹤镇政府为农户搭台,建立了“国家草莓标准化示范区”,万亩草莓田创收1.5亿多元;竞争少。在农村很少有年轻人,更不用说大学生愿意干农活;经验足。我在草莓地长大,爸妈是最好的老师。”
  
  煞费苦心说服父母
  
  然而,拜师异常艰难,周永新和潘菊英不肯收女儿当徒弟。“这些年培养女儿读书,不就是盼她到城里好好发展?”
  
  为说服父母,周瑜煞费苦心。2007年大学毕业前,她想回家发展,刚开口,就被父母喝止,只能作罢,在宝钢找到一份工作。还没满一年,表现不错的她辞职了。回家后,第二次和父母商量,依然没成功,再就业去了金茂大厦,可第二份工作的时间更短。“爸妈最后拗不过我,勉强同意了。”
  
  很快,他们发现,这个决策相当英明。
  
  上网“吆喝”顾客盈门
  
  从改良土质、消毒土壤,到引进优良品种、精心育苗,再到种植全过程点滴呵护,事无巨细,周瑜逐一讨教。“毫不夸张,单比种草莓,哪怕是农学博士,也不如我爸妈厉害。”
  
  与此同时,周瑜对家里的贡献,一点也不比索取少。去年,她一手策划,建立专业网站。产品介绍、行车路线、联系方式、草莓种植知识等,一应俱全。今年,她改变传统经营方式,邀请顾客上门采摘,配合钓鱼、餐饮等农家乐服务。随着生意日益兴隆,种植规模不久前从50亩成倍涨到108亩,是她拍的板。
  
  推广“红颜”共同致富
  
  周瑜家创办的上海永胜瓜果专业合作社,已有156家农户加盟,重点推广“红颜”品种,总生产面积达上千亩。“我们希望分享技术成果,带大家共同致富。”
  
  她很忙,没空谈恋爱。“在农村,很少有25岁还单身的大龄剩女。”周瑜笑言,“长得又不丑,能力也不差,急啥。”
  
  去年,周瑜被评为青浦区十大青年创业明星,她觉得这只是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