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芒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热科院芒果科技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结出丰硕成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2票  浏览12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8月02日 15:15
  7月下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来自四川省攀枝花的13位果农代表。他们带着丰收的喜悦,特别送来一个世界上堪称最大的“芒果”——芒果形石雕砚,上书“技传万里,情存千秋”八个大字。
  
  它不仅是科技的凝聚,也是情感的物化,更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农民呈献给热科院南亚所科技工作者的一颗炙热的感激之心。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的核心区域,光热资源充足,亚热带气候独特,区别于台湾海南岛,既无台风危害,又不易受寒潮侵袭,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天然温室”,也是“世界上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的优质热带水果适生区,然而历史上,该区域芒果仅有少量的零星种植,独特的资源环境条件既不被认识,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1996年,以何康部长、卢良恕院士、黄宗道院士为首的一批老一辈科学家在系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攀西地区发展10万亩一流的优质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议》,先后赢得了中央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拉开了热科院与攀枝花市政府全面开展技术合作的序幕,构建了热科院开展芒果科技创新与开发的新平台。
  
  10多年来,为支持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芒果产业,热科院投入了大批科技力量,积极开展调查和研究,精心组织规划和指导。先后选派十多位科技人员挂任科技副县长;组织近千人次的科技专家深入基层驻点,发挥技术和资源等优势,引进了凯特、海顿、圣心等十多个芒果系列新品种,向农民提供优质果苗或接穗300多万株,建立母本园和科技示范园;进村入户面对面地指导农民开展选种、栽培、施肥、给药和咨询、培训等产业技术服务。特别是2006年以来,热科院南亚所科技人员针对农民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一是不断强化品种选优,选育出热农1号、热农2号、R2E2、吉莱特等优良新品种(系)10多个;二是推进技术创新与集成,突破了芒果细菌性角斑病、“大小年”等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三是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载体,以转变观念,提升素质为重点,多途径培养扎根当地的实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多户,培训农民达10000余人次。四是开展成果示范与推广转化,逐步形成了以晚熟红芒6号(Zill)和凯特(Keitt)等为主导品种,以芒果安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为主推技术,以“科研院所+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示范户”和“科研院所+政府+新农学校+农民技术员+农户”为主推模式的成果转化推广新格局,使新品种、新技术在试点村普及率达到80%以上,技术入户率超过95%以上。
  
  目前,热科院在攀西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和指导示范户果园3万多亩,辐射带动攀西及华坪等周边地区芒果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产值超过2.5亿多元,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晚熟优质芒果特色产业带。其中,万亩以上规模的4个,千亩以上规模的6个,百亩以上规模的达22个,从业农户不计其数,实现了该区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的巨大转变,昔日攀枝花这座钢铁之城,又成为誉满南北的芒果之乡。一幢幢“芒果楼”拔地而起,一辆辆“芒果车”往来于城乡,一大批芒果大户不断涌现。立新村果农李玉云2005年前芒果最高年收入仅0.7万元,通过科技支持,2009年达到6.5万元,他所在的生产组65个农户,芒果面积发展到1300亩,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来自大龙潭乡新街村七组组长周国华,1995年发展到10亩,2007年前芒果最高收入0.8万元,通过专家培训和指导,2008年收入5.6万元,2009年达到8万元,三年增长了10倍,还带动全组发展芒果160多亩。难怪农民殷绍刚说,“这几年,党的科技政策好了,我们的芒果产业发展起来了,靠的热科院和南亚所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为我们农民带来了福音”。
  
  面对未来,来自攀西的农民代表信心满满。他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热科院的科技专家作为后盾,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芒果产业的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农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