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市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沧州小枣为何丰产难丰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河北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16票  浏览24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2月06日 13:57
  初冬时节,记者沿沧州红枣主产区的乡间小路一路走来,路旁的红枣晾晒场摆放着一排排晾晒着的金丝小枣,散发着枣香,枣农们在忙着捡枣、装箱。记者本以为是个好年头,然而采访时却是另一番情形,“今年风调雨顺,产量高,是近5、6年最好的一次了,可是价钱低啊。”一位大爷告诉记者。
  
  记者在崔尔庄红枣批发市场采访时,枣农刘大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一共200多棵枣树,光打药、上肥料的费用就花了3000多元,产了3000多斤成枣(分拣后的好枣),大概能卖9000块钱,一年下来也就挣6000块钱。这是今年产量高,去年还赔钱呢。”有些枣农也反映,现在种枣还不如种玉米,投入少、省时省力,空余时间还可以去打工。因此,有的枣民便开始“刨树种粮”、“剪枝种粮”。今年66岁的施大爷说:“其实我们也不想刨树,祖祖辈辈种枣树,有感情了,舍不得刨。像前些年还有人租,现在白给人都不要了。”
  
  沧州小枣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属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近年来,沧州市大力发展枣产业,全市红枣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量5亿多公斤,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红枣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枣农的增收,枣区传有“万亩枣园富一乡,千亩枣树富一庄,百株枣树奔小康”的谚语。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出现了销路不畅、价格降低的现象,影响了枣农种植积极性,一些村庄甚至出现了“刨树”现象。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红枣销售不畅与近几年秋季连续阴雨造成枣质差、层次低密切相关,而引发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社会总体资金投入力度小、规模型企业少、牵引力小、发展后劲不足存在着必然联系。枣农管树信心下降,良种普及率低,新品种更新慢,不注重环境治理,产业层次得不到有效升级。
  
  面对沧州枣业的现状,记者采访了该市农林科学院枣业研究所所长王继贵,他认为,沧州枣业要重振雄威,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大功夫:
  
  第一、政府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首先,要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下大力度扩大枣业优势影响,实施地域特色经济声誉化、形象化对策,举办“沧州红枣文化节”、“擂台赛”等形式,在消费群体中广泛宣传、正确引导金丝小枣的消费文化,提高金丝小枣的知名度,为小枣的营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积极协调各级贸易、供销、外贸、金融、保险等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优先支持枣业的发展。再者,要加大对枣业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文化、宣传、科技和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用于金丝小枣的发展创优。
  
  第二、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枣产品层次和质量。在技术普及上,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枣科学家下乡做示范,同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普及科学技术,使广大枣民全面掌握管理要点,减少因管理不当造成质量问题。在栽培技术观点上,先要瞄准产品质量的高层次,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在因地制宜原则指导下推行良种化、矮密化、设施化、集约化的“有机、绿色”栽培新模式。在采后商品处理中要推广“防浆烂处理制干、烘烤制干、远红外线制干、真空脱水制干”等新方法。
  
  第三、要加大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政府要加大红枣加工企业培植力度,着力发展枣业规模型大企业,扶持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形成新的枣业经营体系。河南灰枣产业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兴盛起来,与“河南好想你枣业集团”的拉动作用密切相关。沧州也要尽快建造“枣业航空母舰”,为沧州枣业起到更大带动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