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花果山乡“失地”农民“上山”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江苏经济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4票  浏览9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17:22
  坐拥国家4A级风景区花果山资源,近年又迎来市科教园区开发的重大机遇,花果山乡几乎涵盖了连云港市“最全最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功能。但是,随着景区和科教园区建设规划的逐步推进,该乡的发展资源日渐“瘦身”,其中仅市科教园区纳入规划使用的土地就达近万亩,约占现有乡域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被征用,不少农民失去土地,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花果山乡党委书记朱晓云告诉记者。
  
  既然山下发展传统农业缺乏空间,花果山乡开始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山上,明确了向山上发展现代农业的富民重点。“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们要靠的就是享有盛名的花果山云雾茶。”朱晓云说。
  
  花果山云雾茶与南京雨花茶、苏州碧螺春并列为江苏三大名茶,其明前茶经常卖出每斤万元以上的高价。但前些年,受限于产量,特级春茶供不应求,导致部分不法商贩和加工企业,不时购进南方春茶冒充花果山云雾茶,再加上花果山云雾茶在采制、包装、防伪和销售等环节缺少统一标识,市场良莠不齐,普通茶叶的价钱也始终上不去,不但降低了花果山云雾茶的美名度,而且挫伤了许多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一边是缺乏部分生活来源的失地农民,一边是亟需扩大产量以重铸品牌的花果山云雾茶,“政府要做的,就是为双方搭建起一个双赢的平台。”朱晓云说,“我们去年投入500万元,在原有茶园的基础上新建了花果山茶文化园,打造种茶、炒茶、品茶等一条龙式的茶文化产业链,从而重建花果山云雾茶的品牌形象,带动农民重新种茶。”
  
  记者在花果山茶文化园看到,茶树种植规模已经显现,1000余亩的茶园里,5年期的茶树就有上百亩,而园内苏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车间,也保证了茶叶在采摘之后就能立即制作。不仅如此,借助花果山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茶文化园还建有茶文化展览中心,向来往的游客展示云雾茶的起源、特点和功效,而茶艺表演厅、体验式炒茶房、品茶室等区域的设置,都有声有色地宣扬了云雾茶品牌。“这样一来,尤其提升了夏茶秋茶的身价。”文化园的承包商殷旭辉告诉记者,“而且我们与当地几家大超市达成合作,无论生产多少都能进入超市销售,从而保证了销量。”
  
  有了茶文化园的品牌效应,花果山乡通过建立茶叶合作社,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基本模式来吸引农民种茶,就变得水到渠成了。据介绍,花果山乡已经成立绿祥茶叶合作社、前进村茶叶合作社等多个茶叶合作社,仅仅是绿祥茶叶合作社,目前就已拥有茶田800亩,其中新开发茶田650亩,产值每亩达到2万元,纯利润达1万元左右。茶农吴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普通的夏茶和秋茶,经常只能卖出一斤50块的价钱,甚至出现有茶农为了减少亏损干脆不采的情况,现在则能卖到200到250块钱,自然大家就都乐意种茶了。”
  
  茶农得到实惠的同时,花果山云雾茶也渐渐恢复了原有的声誉,今年上半年,绿祥茶叶合作社选送的云雾茶,被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评为2011年“中国名茶”金奖,极大地扩大了花果山云雾茶的知名度。而整个花果山乡,在短短两年间茶田面积由500亩增加到3000亩,以一亩茶田需要3个劳动力的平均数值计算,新增的2500亩茶田能够解决7500人的就业问题。
  
  除了在山上大力发展茶产业,花果山乡还因地制宜发展樱桃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在该乡前云村,记者看到,两年前借助民间资本500余万元引进的4万株樱桃树连片生长,占地规模达千亩的樱桃采摘园已经能够接待游客。“通过农家乐、采摘等旅游项目,预计到明年该片果园收入就能达到近1000万元,并且可以解决500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朱晓云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都往山下跑,但是现在山上有了好项目,大家都忙着上山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