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凤凰县廖家桥菖蒲塘村发展水果产业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23票  浏览6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10日 14:06
  寒冬时节,走进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最热闹的是村头的水果基地和“水果超市”。很多游客在欣赏凤凰古城美景之后,驱车来到这里选购几个柚子带回去。菖蒲塘村火了,村民闻着果香奔富路的传奇故事也随之传开。
  
  紧跟市场,产业调整写新篇章
  
  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小村落。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自然条件限制,村民靠种植水稻、玉米,日子过得紧巴巴。
  
  穷则思变。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菖蒲塘村于1982年启动第一次产业调整。把单一的水稻种植调整为西瓜、扫把草、葫芦等见效快的短期作物。“之所以选择这些短期作物,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气,万一村民觉得效益不好的话,来年还可以改回种田。”村支书记王安全谈起第一次产业调整,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为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他把自己的稻田搞成试种场和母本园。
  
  1985年,种植西瓜、扫把草、葫芦尝到甜头的村民在村班子的带领导下,启动第二次产业调整,从浙江宁海引进宫川蜜橘。1988年,引进湘西椪柑。1996年引进吉首大学科研成果米良1号猕猴桃。2002年引进福建平和琯溪蜜柚。2007年引进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改”,紧跟市场需求的几次产业调整,让菖蒲塘的村民在发展水果产业中,增加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全村90%农户新修了楼房,户户通自来水,通组公路和村间道路全部硬化,一跃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崇尚技术,田地间培育新农民
  
  在菖蒲塘村,村民们不吝啬自己的种植技术,只要你肯学,他们都会全力相助。为了提高大家的水果种植技术,村党支部还有意识地树立多种水果、种好水果的典型,使其成为技术骨干,再由他们引路,带动广大农户,辐射种植技术。在菖蒲塘村,引种一种水果,只要带几根枝条过来,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形成规模。
  
  从第一次调整产业至今,菖蒲塘村在田间地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的新农民。全村现有中级农技师21人,初级农技师48人。在这批“职称”农民的带动下,村民在产业调整每次都能抢到发展先机。引种蜜橘成功后,村里马上搞蜜橘苗;当周边村都种蜜橘时,菖蒲塘村民们去发展椪柑;当周边村都发展椪柑时,村里又引种了米良1号猕猴桃……与此同时,该村还搞起技术输出,常年有一支技术队伍,利用春、秋两个季节到陕西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帮种植大户育苗、修剪、嫁接、管理,年收入相当可观。
  
  随着全国水果市场的需求变化,菖蒲塘村又在水果集约销售中做起了文章。1998年,菖蒲塘村成立了椪柑协会。协会成立后,一方面在贵阳、遵义等地设立销售窗口,为果农解决了卖果难问题;一方面组织果农开展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果农标准化生产水平。2006年,又成立了菖蒲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推进“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该合作社主要工作是引进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交流,开展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包装设计,建立营销网络,统一组织营销。基地负责技术服务、产品标准,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和管理果园。由于实行标准化生产,水果保证了品质,上了规模,尽管价钱虽然高些,但菖蒲塘村的各种水果仍然很走俏。2012年,全村水果产值近千万元,成为该县最具特色的水果专业村。
  
  抢抓机遇,观光农业风生水起
  
  菖蒲塘村离县城很近,308省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凤凰文化旅游的兴起,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做起了旅游文章。他们在村口的公路边办起水果自选市场,还争取资金修通了延伸至水果基地的水泥路。
  
  果园观光道路通了,也让菖蒲塘村又增加一条增收新路子。每到春暖花开季节,果园成为游客最佳的田园风光体验地,很是热闹。每到了水果成熟季节,菖蒲塘村果园旁边的公路边,一字排开的临时水果摊位上摆满果子,不同口音的游客忙着和果农们进行买卖,俨然一个“水果超市”。许多外地旅客在长长的水果摊位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直接进果园,亲手采摘水果,现场品尝带着乡土气息的时令水果。1月8日,刚刚送走一批游客的果农田家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旅游起来了,来村里选购水果的游客更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