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杨梅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从化杨梅节已有名气无奈果树枯萎难控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6票  浏览37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2月03日 11:24

  □南方农村报记者 苏梓威  
  
  “希望政府能够多联系一些专家来现场,讨论研究这种病害,最终给出确定的解决及防治方案。”2015年1月22日,从化区良口镇联群村漫步者杨梅园负责人何钦伦告诉记者,受不明病害影响,管理的约1000棵杨梅树去年产量仅1000斤(同年5月洪涝灾害亦造成一定影响),对比2010年减产9000余斤。
  
  从化良口黄龙带的杨梅是广州市唯一连片的杨梅林,也是广东最大的杨梅林,主分布于联群村和胜塘村。然而,约从2010年起,当地部分杨梅开始出现叶片发黄、干枯,进而蔓延至整株,最终枯死的现象,且染病范围日渐扩增,杨梅产量锐减。尽管目前,已有多位广东专家实地探访上述病害,但仍未对病原得出确切结论。
  
  染病植株最快一月死亡
  
  从105国道进入黄龙带地区,可见到从化区良口镇“广州杨梅之乡”的牌匾。自2005年开始,每到5月,从化区良口镇都会如期举办“杨梅节”,如今已举办了九届。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口镇黄龙带地区的大部分种植户都种有杨梅。每到5月采摘期,漫山遍野的万绿丛中点缀着颗颗红梅,果香四溢。
  
  资料记载,杨梅是浙江特色主产水果,从化良口黄龙带的杨梅也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浙江引种。不过,大约从2010年开始,一种传播迅速的不明病害,让从化当地许多杨梅种植户头疼不已。据从化区农业局黎副局长介绍,良口镇杨梅种植面积约7000-8000亩,初步估算目前已有3-4成树枯萎,“个别果园病害情况更为严重。”
  
  1月22日,记者在漫步者杨梅园看到,许多杨梅树已完全枯死,凑近看另一些“正常”树体,能发现其枝梢顶部的叶片开始发黄,许多砍掉的树枝被随意丢弃在路边。
  
  站在高处俯瞰全园,完全枯萎的杨梅树连成一片,如皱纹一般遍布视野所及山群。而据何钦伦回忆,2010年时,从良口镇到联群村的10公里路,两旁皆是大大小小的杨梅园。收获期时,前来采摘杨梅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当地一杨梅种植户根据经验向记者描述病害症状:一开始,植株局部枝条顶部叶片发黄,随后(短则几天,多则数月)脱水变色、干枯落叶,几个月后蔓延至整条树枝,几年内全树便会枯萎死亡。少部分染病较严重的杨梅树,整株各枝条叶片会同时发红、干枯,不出一月便会枯萎死亡。在春、夏季,可见病株落叶叶痕处有白色菌丝,一般在10月后消失。染病杨梅树结果少或不结果,其根部有腐烂。发病最严重的时期为夏末秋初。
  
  “现在逾七成杨梅树都枯死了,剩下的那些也是‘半死不活’,去年更是颗粒无收。”从化区吕田镇香蜜山生态果庄负责人邓桥养说,2011年种的500亩杨梅,产量400多吨,盈利超过500万元。但因病害,今年算上人工和农资成本,总共亏损了近2000万元。目前,他已将枯死的树连根挖掉,改种其他作物。
  
  真菌性病害可能性较大
  
  何钦伦介绍,2014年,曾有专家前往联群村杨梅病害区,取走土壤进行检测。但截至目前,他还未收到详细的检测报告。“有专家说是根腐病,有专家说是镰刀真菌引起的病害,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邓桥养说,现在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
  
  梅农反映,2014上半年,良口镇政府曾采取补救措施,给种植户免费发放少量的杨梅苗进行补种,试图改善情况。部分种植户也曾自行买苗补种,不过新种下的杨梅苗很快便会出现叶片发黄、干枯的症状,许多还未成熟就已枯死。
  
  黎副局长表示,2012年,政府就邀请了来自省内部分科研机构、农林类高校、杨梅合作社等单位的数位专家学者实地探访,但“现在也没有下定论,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近期,当地政府已出具初步补救措施,并传达到良口镇各村委、杨梅合作社。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埃天是受邀探访的专家之一。2013年5月下旬,他前往良口镇联群村杨梅种植区,对染病树的枝条、树叶、根系等样本进行了取样及检测。1月29日,其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初步检测结果为真菌性病害的可能性较大。”
  
  在看过从化区染病杨梅树的照片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植物病理研究所教授黄江华表示,炭疽病往往在环境湿度大时才会严重发生,但广东冬季较干旱,这种病害却仍能广泛存在于黄龙带地区,故暂时可以排除炭疽病的可能。不过,并不能确诊病原。他建议,目前杨梅种植户应做好冬季清园,连根清理完全干枯的杨梅树,并及时烧毁。
  
  此外,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杨梅课题组副研究员任海英博士也在看过病害植株照片后初步判断,造成从化区黄龙带地区杨梅树大面积枯萎的病害可能是杨梅凋萎病。同时,她透露,关于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将于2015年3月份在《中国南方果树》杂志上公开发表。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设施农业首席专家刘世杰则判断,杨梅树染病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现在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有可能破坏作物,导致其机体衰败,抗病能力变弱。”
  
  “政府当然希望‘杨梅之乡’的称号能继续传承。”黎副局长表示,从化区农业局将继续开展杨梅技术培训,指导种植户在未染病害地区种植杨梅,或改种其他作物;鼓励农户开发、利用良口镇的其他旅游资源,不再仅靠种植杨梅谋生。
  
  ■杨梅凋萎病
  
  据2011年第1期《浙江农业科学》发表的《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显示,2004年在台州市仙居县步路乡西炉村首次发现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2007-2008年集中发生,发病树体陆续枯死。调查结果表明,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已在浙江杨梅主产区台州、温州等地陆续发生。
  
  文献显示,杨梅凋萎病始现症状为当年生枝梢急性凋萎,即杨梅枝梢叶片首先急性青枯,后渐渐呈枯黄、褐黄直至枯死,症状初现时叶片不脱落,1-2个月后叶片才渐渐开始脱落。浙江9-10月雨水多、湿度大时落叶后的叶痕位置有白色绒毛状菌丝长出,有时会蔓延到枝干上,枝条伤口处也会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严重发病植株根系会出现大部分或全部坏死。
  
  经检索,浙江农科院于2009年成立杨梅凋萎病项目组,2010年开始进行田间试验,并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4年公开发表关于杨梅凋萎病调查研究、杨梅凋萎病病原菌鉴定、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论文,目前研究已初成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