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贵州安顺:丰产四月李 急需大市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安顺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4票  浏览33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6月05日 16:15

  

果大味甜的“打帮四月李”

  打帮四月李因其个头大、水分足、味道甜、成熟早,近几年来一直畅销于贵阳、兴义、成都、重庆等省内外市场。
  
  时下又到了打帮四月李上市的季节。5月28日,记者来到镇宁自治县打帮乡,看到该乡李子销售却是“冰火两重天”。老种植户的李树因挂果多年,果大味甜,还在树上就被销售商以8元/斤的价格订购一空;新种植户的李树初挂果,个头口感均不佳,每斤两三元都很难卖出去。
  
  近几年来,人口不足万人的打帮乡依托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天然温室”优势,大力发展四月李种植,种植规模现已达1万余亩,挂果率为40%。按照1500-2500公斤的亩产量,今年4000亩挂果李子总产量至少达到600万公斤。逐年递增的产量,为市场销售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让果农丰产又丰收?这成了一道待解的命题摆在了打帮乡人民政府的面前。
  
  销售现状:几家欢喜几家愁
  
  记者来到打帮乡四月李种植的最早发源地——双许村许漫组,种植大户吴兴文正在堂屋里整理装李子的篮子,他对记者说道:“这几百个篮子是贵阳的老板放在我家的,前天他刚来我家买走1000多斤李子,每斤8元,后天还要再来拉一车。”
  
  “我家的李子好得很,一点都不愁卖,今年的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产量比去年增加了,收入只会增不会减少。”从吴兴文的话中,记者了解到,他家现在种植四月李60亩,挂果的有20多亩,去年挂果多年的2亩多地120棵李树卖了6万多元,平均一棵树要卖5000元。他还不算最大的种植户,他的兄弟吴兴国家种了130多亩,挂果的有近百亩,去年共卖了50多万元。
  
  看到了吴兴文两兄弟种植四月李走上致富路,许漫组90%以上的村民跟着种植,全组共种四月李3000多亩。正在采摘李子的村民吴朝亮告诉记者,他家挂果的李树有800棵,已经按照7.2元/斤的价格被贵阳的老板预定了,两个星期前就来交了1万元的定金。“高扯低算,今年800棵李子树至少可卖24万元。”
  
  和吴兴文两兄弟、吴朝亮不同的是,很多后发起来的种植户种下的李子刚开始挂果一两年,加上管理技术参差不齐,李子产量小不说,品质远远赶不上吴兴文等几个大户家。外地客商进村收购,要么价钱出得很低,要么直接不收购,农户们只能自己拖出村去卖,花了大力气还卖不出好价钱。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一些村民等不及李子完全成熟就采摘去卖。“这种无序销售的情况在打帮乡各个村寨普遍存在,不仅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还让‘打帮四月李’品牌大打折扣。”打帮乡分管农业的武装部部长、副乡长王军对记者说道。
  
  强基础调结构:政府引路长效发展
  
  农民群众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盼头。打帮乡距离镇宁县城有62公里,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该乡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如此,当地群众克服基础设施滞后的重重困难,把李子产业延伸到了大大小小的山头。
  
  “四月李面临销售难题,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王军说,道路基础设施差,运输成本高,让很多前来考察的客商只能望李兴叹。
  
  为了改善基础设施现状,打帮乡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今年共争取到各类项目26个,涉及整村推进道路硬化、机耕道建设、小水池、小水窖、太阳能路灯、渡口等方面的建设。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记者在前往许漫组的途中,有幸看到纳又村至许漫组的3公里硬化道路正在修建,“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该乡党委委员李贤刚告诉记者,这是一条许漫村民期待多年的致富路,建成后将大大提升了该村数千亩四月李的价值,客商可以畅通无阻地进村收购,村民也可以安全地运出村去卖。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打帮乡还对全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对市场调查,了解四月李市场呈饱和趋势,决定在海拔620米以下的地方发展芒果种植,在海拔620米以上地方发展蜂糖李种植。
  
  “蜂糖李上市时间比四月李晚1个月左右,大约在6月份,芒果成熟的时间又要比蜂糖李晚1个多月。这样一来,既错开了水果上市高峰,又延长了销售时段,让客商5月至8月来打帮都有水果可收。”王军说道。
  
  抱团发展:创新销售模式闯市场
  
  打帮乡地处深山,但还是不断有客商进乡收购李子,这是该乡创新销售模式的成果。早在2011年,该乡四月李具有一定规模后,就通过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引来了贵阳、兴义、成都、重庆等省内外的客商。
  
  可随着李子产量的增加,进乡收购李子的客商有限,客商可以自主选择李子的质量,可以自主掌握价格,让坐地销售的果农失去了话语权。
  
  “只有创新销售模式,抱团发展,才能让果农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王军认为,为了让果农们抱团发展,该乡积极鼓励农民以行业特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人才领办合作社,合作社主动找市场,对李子产品以质论价,统一对外销售。目前,该乡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带动200余户农户抱团发展。
  
  “不仅是打帮乡,我认为具有相同产业的整个镇宁南片区都应该抱团发展,组成一个系统的产、供、销产业体系,这样才能实现产业上规模,农民增收入的发展目标。”如何走好市场?作为分管农业的乡党委班子成员,王军积极思索着。
  
  记者手记:李子满枝头,果农树下愁。为了摆脱贫困,果农们承载了太多:省吃俭用、借账贷款种了几亩、几十亩、乃至数百亩的李子,熬过了前几年无收入的等待,挂果了,还得看老天赏不赏脸,遇上花期天干无雨,李子收成受影响,挂果期雨水过足,采摘运输却成了难题。
  
  逾越了自然风险,迎来李子丰收,又得面临市场风险的严峻考验。单打独斗的“小农户”站在大市场的风口浪尖上,很可能因缺乏信息分享平台和风险分担机制,成为了丰产不丰收的牺牲者。而当此时,政府所要做的不仅仅是鼓励农户扩大种植,更应该成为果农的主心骨,有效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架起一座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致富桥梁。
  
  所幸,打帮乡干部群众正在集体发力。
  
  期待,打帮李子成为强农富民的特色品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