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东肇庆水果产销形势调查:进口果冲击本地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西江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6票  浏览18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7月31日 15:23
  “种蕉”等于“中招”,在水果大量上市的这个夏天,我市的果农似乎高兴不起来。日前,在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种香蕉农民面对每公斤一元左右的收购价,愁眉苦脸。
  
  记者近日走访市内部分水果种植场以及水果批发市场,了解今年本地水果生产销售情况,并采访相关部门为果农支招。
  
  直击:水果扎堆上市拉低价格
  
  7月27日,记者来到素有我市“香蕉第一村”的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看见村内连片的蕉林里挂满成熟诱人的果实。不过,这些一直让黄布沙村赖以自豪的致富产物,面对今年突然被标上的“贱价”,蕉农们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往年最贵的时候,每公斤香蕉能卖到七八元,而今年到现在,香蕉价格就一直上不去,最低时每公斤只能卖到1块多,而卖得最贵是年初的时候,但也只是每公斤三四元钱。”蕉农李先生向记者说,现在种植成本比过去大得多,除去地租、肥料、人工等支出,每公斤香蕉起码卖到2元才能保本,而现在蕉价如此疲软,他们根本就没钱赚,“种蕉”就等于“中招”。至于蕉价突然下跌的原因,另一位蕉农谢大姐分析说,这可能与他们村近两年来越来越多人种蕉有关。“去年蕉价贵,村里的蕉农都大赚了一笔。可能看到有利可图,后来很多村民都改种蕉树,但同类的果品扎堆上市的话,价格必然就下来了。”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市内部分卖水果的档口,同样打听到今年本地水果价格普遍“缩水”。“确实便宜了不少,像从本地果场进货的火龙果,去年每公斤能卖到12块左右,但今年只能去到每公斤8块钱左右。”在白土收费站前路段的路边卖水果的钟大姐对记者说,今年各个果档的货源都十分充足,为吸引顾客,大家不得不把售价压得很低。
  
  现象:本土果遇冷,进口果人气旺
  
  在本地水果价格遇冷的同时,进口水果却终年保持极高的人气。记者走访市区多家主打进口水果销售的店铺发现,它们绝大部分的生意都不错,当中卖的进口水果在平日里往往赢得顾客们青睐,而且价格总能高企。“我很喜欢到这些店铺买进口水果吃,一是觉得这些水果很少见,想尝尝鲜,二是它们的品质感觉有保证,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甜。”白领张小姐每隔一两天就到这些进口水果店“入货”,她还说,除了亲自上门提货,现在很多店铺都推出了网络营销,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客人可轻松订购到最新鲜齐全的进口水果,十分方便。
  
  在西江路水果批发市场做了十几年水果生意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水果市场确实是进口水果占了上风。“本地水果虽然价格更划算,但多是一些同类型的水果,没什么特色,而且这些水果一旦多起来的话,很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相反,各种各样的进口水果来到本地市场,总能显得与众不同,于是也总能脱颖而出,卖个好价钱。”
  
  建议:农业规模要适度
  
  倡导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但这种发展模式还得灵活抓住市场的风向标。
  
  市农业局经管科科长罗小雅表示,规模农业固然能把产量提上来,但同时带来劳动力、地租、管理等成本压力,目前不少农户在发展农业时,仍缺乏对市场的足够判断能力,导致同类型的产品扎堆上市,大大减少了竞争力,导致收益受挫。“现在我们提倡的规模化农业,这个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应该是一个‘适度规模’水平,同时兼顾一定的特色,要做出品牌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何提高农户对市场的判断力?罗小雅认为,除自身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了解市场信息外,农户还应该多向种植大户、合作社等“领头羊”靠拢和取经,多吸收他们先进的种植经验,也从中多了解市场的风向,以更好地趋利避害。“农业发展应从只身闯市场,向抱团发展转变,从而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抗压能力。”
  
  出路:创新模式抓准特色发展
  
  供过于求是一种市场调节信号,不能在量上取胜,或可在经营模式和质量关上找到突破口。记者在走访本地一些“另类”果场时发现,一些创新的经营销售模式和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让他们从激烈的果品市场中成功突围。
  
  在高要大湾镇大田村金麟火龙果场内,梁老板搞了四年的观光农业模式至今仍很受市场欢迎。“过去批发出售的话,价格相对较低,现在搞这种开放式农业,收了进场门票钱之余,客人要买果带走的话,还得另外称算。”梁老板说,今年火龙果的收购价每公斤普遍降了2元左右,但从他的果场另外打包火龙果回去的话,每公斤约十几元,比收购价高很多,而且价稳不跌。
  
  近日在鼎湖区凤凰镇高接梨果场里,工作人员加紧采摘果实。据了解,这种用“牛奶豆浆”作肥并运用台湾水果嫁接技术的高接梨,今年产量与价格都迎来喜讯,该水果今年产量6万多公斤,比去年翻了一番,预计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
  
  迎合消费需求适度转变,增强竞争优化生产供给,正是凭着这种超前思维让这些“另类”果农闯出一条条财路。“人们对水果或是其他农产品,已经不满足量的需求。”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莫春晖认为,当今消费者对农产品已从食品安全、品质、口味等方面提出多方位需求,这就要求农产品的生产必须面向市场新需求,避免盲目跟风种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使不同风味、不同熟期的农产品有序上市,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保证农户的收益。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相结合、利用嫁接技术丰富品种、添加观光科普元素等创新方法,也为农产品抢占市场赢得更多立足的资本。“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和差异化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应,同时要注重打响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莫春晖说。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实习生 洪嘉敏 王幸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