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走近西瓜种植专业户“铁姑娘”的艰辛创业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3票  浏览22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06日 19:07
  造访新郑市梨河镇河李村西瓜种植专业户沈改珍时,初春的原野地表温度只有17℃。但钻进她的西瓜大棚后,记者顿觉一股闷热之气迎面而来,就像蒸桑拿一样,不一会儿就头上冒汗。沈改珍一幅“习以为常”的神态估摸着说:“这里最起码有30℃,我都在大棚里钻了18年了,要不我的脸
  
  咋会又黑又亮哩!”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沈改珍虽然很累,但心里很甜:“前两天忙的头不是头脚不是脚的,雇了几个人帮着移栽瓜苗,今天刚好结束。今年我栽的是鲁青一号新品种,瓜形好,甜度高,5月份就可以提前上市了。”
  
  从田间地头来到沈改珍的家院,坐在小板凳上,记者和她从容聊起,渐渐走进这位当初“铁姑娘”的创业历程和内心世界。说起沈改珍,在全村、全梨河镇乃至全新郑市都算是个响当当的“新闻人物”——1990年,她借了500块钱,在全村率先种了1亩拱棚西瓜,拉开了河李村以及梨河镇的西瓜种植序幕。在小拱棚里摸爬滚打了整整10年后,2000年,她“鸟枪换炮”种上了大棚西瓜,面积也扩展到4亩。在她的带动下,河李村成了远近有名的西瓜村,西瓜种植面积近600亩。如今,梨河镇以河李村为中心的大棚西瓜园种植面积达3000亩。2001年,“河李西瓜”被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她本人作为“巾帼致富技术能手”当选为新郑市人大代表。
  
  要说,沈改珍眼前的“风光”是用汗珠儿“甩出来”的,那可一点不假。回望18年种西瓜的艰辛,沈改珍一下子“来劲了”:“当初的小拱棚就是两根竹棍交叉固定好,再往上面搭好塑料布,里面的空间也就是一米高、一米半宽,进去后得双手撑地,跪倒甚至爬下一点一点往前挪,采到一朵雄花只有含到嘴里,再往前寻找雌花授粉。”说到授粉的艰难时,爽朗的沈改珍还形象地比划着。
  
  基层人大代表的强烈心声
  
  “记者同志,你今天采访可不能光‘突出’我,要写就多写写俺河李西瓜,捎上俺农民的愿望和心里话,要是单单为满足我的虚荣心,我就不配做这个人大代表。”采访中,沈改珍一再叮嘱。
  
  是的,作为最基层的女人大代表,沈改珍的责任感是那样强烈。“今天你要是不来采访,我还准备和老公一起到漯河联系瓜田套种草莓的事儿呢”,说着,憨厚的老公刘俊锋拿来两截甘蔗苗说:“这是前几天花了1600来块钱,从广东购进的‘粤糖二号’,一共买了1500多根,准备今年先套种甘蔗哩”。沈改珍接话茬说:“人大代表首先应该代表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有限的土地生出更多的财富。”今年一开春,她就发动两个婆家侄子,在全村率先做甘蔗、西瓜套种试验。“失败了,算我这个代表给大伙儿买风险单,成功了,那是我这个人大代表应该做的”。不过,沈改珍也实话实说到“对大胆进行种植改良的试验者,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多鼓励多扶持”。
  
  “是路就有沟沟坎坎,就看你怎么走来怎么登攀”。这是沈改珍最喜欢的电视剧《马大帅》中的唱词,更是她醉心西瓜种植,带领乡亲致富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