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果菜种植出现新趋势:从租出去到出去租
南海网3月2日消息:据悉,目前像黎大伟这样的种植户,在崖城还非常多。崖城镇委书记陈阵告诉记者,自2001年以来,崖城老百姓逐渐改变过去将土地承包出去,单纯依靠收地租过日子的习惯,开始大规模将土地收回,自己种植瓜菜。许多人为了扩大生产,开始走出崖城,到周边乐东、陵水,甚至琼海、文昌等地承包土地,异地扩种。目前崖城在异地租种土地的种植户至少已经有上百户,租种土地近万亩。
租出去:看别人发财
崖城冬种瓜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开始商品化、成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海南建省前后。那时本地人种植的并不多,土地被大批租出去。当地人主要靠收取地租过日子,承租对象主要为南繁育种基地和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种植户。
种植大户、水南新村村民陈龙民告诉记者,1988年起,许多内地人纷纷来到崖城种植辣椒、芒果等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当时有上万名江西农民来到崖城,大规模种植尖椒,这种情况差不多持续了整个90年代,最高峰的时候,他们差不多租种了崖城一半的耕地。在这种背景下,崖城的土地租价越来越高,从最开始的几十元每亩,到后来的200元/亩、500元/亩、800元/亩,1999年甚至达到1500元/亩。当地农民当时主要靠租金生活,许多人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陈龙民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没有这种习惯和意识,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居民长期形成一种相对懒散的生活方式;其次是没有种植经验和技术;三是当地居民大多很穷,没有投资所需的资金。
自己种:绿金滚滚来
慢慢地,这种情况开始出现变化。首先是外地人取得的利润,对当地人形成了强大的刺激带动作用;其次,当地人逐渐从南繁基地和外省种植户那里,学到许多成熟的种植和管理经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1997年—1999年,由于种辣椒连续3年的亏损,许多外省种植户纷纷撤离崖城,地租收入开始出现下滑,许多土地出现了闲置情况。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本地居民逐渐开始在当地热带果蔬和反季节瓜菜种植中居主导地位。
随着崖城本地人将租出去的土地逐渐收回来自己耕种,热带果蔬和反季节瓜菜种植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1年崖城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0元,之后,崖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连续以每年300元左右的增幅快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崖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5019元,较6年前增加了66.74%。
走出去:外面更精彩
在“收回来”的同时,更有一些眼光敏锐、行动较快的崖城农民开始走出崖城,到周边乡镇和市县承包土地,发展异地种植。陈龙民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他就和卢日金等12位本村的种植户,到文昌市蓬莱镇承包土地种荔枝。目前他的荔枝园已经发展到150亩、约100万元的产业规模。其他几位的规模更大,其中最多的卢日金,更是达到了1000亩的种植规模。“目前我们村在蓬莱镇的荔枝园已经达到2000多亩,成为当地最大的荔枝园之一。”陈龙民自豪地对记者说。
“除了这种长期的大户种植外,近两年来,崖城群众到周边地区小规模短期租种也逐渐多起来。”在崖城镇控北管区,村民卢国辉告诉记者。去年,他在乐东九所镇租种了2亩青瓜,按照最近产瓜高峰期每斤两元左右的价格,每亩约8000斤左右的产量,自己的两亩青瓜,毛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卢国辉说,仅他们控北管区,今年在乐东租种的冬种瓜菜就达数百亩,全镇估计最少有数千亩左右,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三亚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岳进表示,从“租出去”到“收回来”,再到“走出去”,崖城正在由瓜菜种植大镇向产业强镇迈进,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势头,我们将在鼓励和支持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其走上更健康的良性发展道路。本报记者王红卫柏彬
作者:王红卫 柏彬
租出去:看别人发财
崖城冬种瓜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开始商品化、成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海南建省前后。那时本地人种植的并不多,土地被大批租出去。当地人主要靠收取地租过日子,承租对象主要为南繁育种基地和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种植户。
种植大户、水南新村村民陈龙民告诉记者,1988年起,许多内地人纷纷来到崖城种植辣椒、芒果等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当时有上万名江西农民来到崖城,大规模种植尖椒,这种情况差不多持续了整个90年代,最高峰的时候,他们差不多租种了崖城一半的耕地。在这种背景下,崖城的土地租价越来越高,从最开始的几十元每亩,到后来的200元/亩、500元/亩、800元/亩,1999年甚至达到1500元/亩。当地农民当时主要靠租金生活,许多人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陈龙民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没有这种习惯和意识,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居民长期形成一种相对懒散的生活方式;其次是没有种植经验和技术;三是当地居民大多很穷,没有投资所需的资金。
自己种:绿金滚滚来
慢慢地,这种情况开始出现变化。首先是外地人取得的利润,对当地人形成了强大的刺激带动作用;其次,当地人逐渐从南繁基地和外省种植户那里,学到许多成熟的种植和管理经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1997年—1999年,由于种辣椒连续3年的亏损,许多外省种植户纷纷撤离崖城,地租收入开始出现下滑,许多土地出现了闲置情况。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本地居民逐渐开始在当地热带果蔬和反季节瓜菜种植中居主导地位。
随着崖城本地人将租出去的土地逐渐收回来自己耕种,热带果蔬和反季节瓜菜种植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1年崖城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0元,之后,崖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连续以每年300元左右的增幅快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崖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5019元,较6年前增加了66.74%。
走出去:外面更精彩
在“收回来”的同时,更有一些眼光敏锐、行动较快的崖城农民开始走出崖城,到周边乡镇和市县承包土地,发展异地种植。陈龙民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他就和卢日金等12位本村的种植户,到文昌市蓬莱镇承包土地种荔枝。目前他的荔枝园已经发展到150亩、约100万元的产业规模。其他几位的规模更大,其中最多的卢日金,更是达到了1000亩的种植规模。“目前我们村在蓬莱镇的荔枝园已经达到2000多亩,成为当地最大的荔枝园之一。”陈龙民自豪地对记者说。
“除了这种长期的大户种植外,近两年来,崖城群众到周边地区小规模短期租种也逐渐多起来。”在崖城镇控北管区,村民卢国辉告诉记者。去年,他在乐东九所镇租种了2亩青瓜,按照最近产瓜高峰期每斤两元左右的价格,每亩约8000斤左右的产量,自己的两亩青瓜,毛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卢国辉说,仅他们控北管区,今年在乐东租种的冬种瓜菜就达数百亩,全镇估计最少有数千亩左右,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三亚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岳进表示,从“租出去”到“收回来”,再到“走出去”,崖城正在由瓜菜种植大镇向产业强镇迈进,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势头,我们将在鼓励和支持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其走上更健康的良性发展道路。本报记者王红卫柏彬
作者:王红卫 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