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宜昌海归放弃高薪回乡种蓝莓 已实现销售120万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42票  浏览18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3月27日 22:42
  宜昌市夷陵区百里荒,因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在此取景,一时被大家熟知。
  
  在这片海拔900米的土地上,一批海归人士悄然而至。他们不是演戏,而是创业——从海外引进蓝莓果苗,种植原生态水果。如今,先前种植的800亩果树已挂果进入收获期。
  
  为表彰他们的创业精神,3月16日,夷陵区委组织部向他们颁发了5万元的“优秀人才创业扶持奖励资金”。团队负责人罗伟说,今年增种1000亩果园的计划,已开始实施。
  
  而自从山里来了海归,村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海归回宜昌种果树创业
  
  近日,记者来到果园采访,举目远眺,片片的果树遍布山间,相邻的是面积数十万平方米大的原生态草原,果园、草原与起伏的树阵,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果园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柏家坪村海拔900米高的大山区,与《山楂树之恋》拍摄地百里荒山连山。
  
  创业的海归团队共有6人,牵头的是现年30岁的宜昌小伙罗伟。武汉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4年,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法国外交部埃菲尔(Effiel)奖学金,留学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Paris),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学成归来,罗伟在上海一家法资企业担当采购要职,年薪20多万元。
  
  外企,高薪。优越的工作,因一次出差改变了。
  
  那是2005年的一天,罗伟出差回沪途中,经过上海市郊一个居民区。他看到,一些居民为了不吃污染的鱼,要跑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买鱼。这让他心头一震。
  
  加上海外留学开阔的视野,罗伟敏锐地意识到,安全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在中国会有光明的前景。此后,他大量搜索生态产业信息,做创业准备,并渐渐把目光聚焦到蓝莓这种水果上。经深入了解得知,蓝莓在上海市场行情很好,当时售价每斤200元,货源主要依赖进口。
  
  据了解,原产于美国的蓝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大量的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养颜、保护视力、降低“三高”等功效。而当时全国只有1万多亩,产业发展潜力显见。
  
  拿定主意后,罗伟开始搭建团队。他找来自己的五位同学,包括曾在美国留学的谢励志、英国留学的叶灵和刘晋泽、奥地利留学的何正权,以及李焱琦。六个年轻人志趣相投,决定选择蓝莓创业。几个人进行了分工:罗伟负责全面工作,谢励志负责融资,叶灵负责销售,刘晋泽负责战略研究和行业分析,何正权负责土壤和果树生长环境研究,李焱琦负责市场推广和电子商务。
  
  据介绍,蓝莓果树的生长,对气候、土壤、环境的要求较高,长江以南因气候较高,不适宜果树生长。在我国,大兴安岭是主要的种植地之一,三峡因其特殊的气候,也是蓝莓生长的最佳地区之一。
  
  2005年底,在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柏家坪村海拔900米高的大山里,他们栽下了首批蓝莓果树。
  
  请海内外专家前来把脉
  
  种植蓝莓果树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底,创业工作启动后,罗伟辞掉了工作,离开繁华的上海,回到宜昌山区。2006年4月,首期投资15万元,从日本引进了9000株蓝莓果苗,种在柏家坪村5组的风垭山上。
  
  可之后不久,果树就出了问题。蓝莓树的叶子,大片大片地偏离正常的蓝色,变成了红色。团队成员、三峡大学任教的生物学博士何正权说,蓝莓对生态和土壤的要求较高,生态受到污染或土壤酸碱度失衡,都会影响果树的生长。他赶紧从果园里取土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果园里的土壤缺乏酸性元素,对策就是在土壤中加入酸性复合肥和硫磺粉。果树的叶子果然很快变成了健康的颜色。
  
  而为系统把脉产业发展,2008年,他们先后三次请来国内外专家,对蓝莓种、产、供、销、扩大再生产进行研究,提供发展依据。
  
  中国林科院蓝莓产业专家组组长王和新教授、中科院郑州果树所黄贞光教授、法国蓝莓产业规划发展专家菲利普教授,先后受邀到山上的果园现场调研,他们对土壤、气候、环境、同科植物进行取样分析,对蓝莓的采摘方式、销售渠道、深加工技术,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同时,建议从德国引进樱桃果树,扩大种植品种
  
  送农民飞到外地学技术
  
  在山里种果树,需要土地和种植人员。这都需要当地村民参与进来。
  
  柏家坪村5组45岁的村民王发满一家三口,有120亩山林,其中只有10亩熟地,以种包谷、蔬菜为生,年收入万元左右。2005年,罗伟一行上山,要租用他家的地种蓝莓果树,村民们起初怕他们种不成,地荒了,“2006年,我将信将疑,拿出两亩地给罗伟试种,当时的合作是,罗伟出果树、管理、技术、经营,我出地、出工,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合作。”王发满说:“为了转变我的观念,提高我的技术,罗伟让我坐飞机到大连蓝莓基地考察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外出学习。”
  
  当时,大连蓝莓基地在大连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技术比较成熟。在蓝莓基地现场,专家手把手地指导。王发满说,在那里,他知道了用松针当被子盖在树根旁,既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又可防止土地板结;知道了蓝莓市场的大需求,真是长了见识。回家后,王发满将家里的地全部拿出来种果树。2008年,他家地里1000多棵果树挂果,远销省内外。
  
  王发满用行动说服了犹豫的村民。村民张必凯看到王发满家的果树挂果外销后,再没有了顾虑,主动找到罗伟,将自家8亩地全部让出来种果树。与张必凯一样,2008年,村民杨吉祥、张胜国、闫大喜等人,都拿出了各自的全部土地种果树。“从那时起,大家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村民杨吉明说。
  
  今年计划增种千亩果园
  
  罗伟介绍,2008年5月,首批蓝莓上市,市场已呈供不应求之势,上海、北京、武汉等地的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和工商界的一些企业主,接连来电要求购买,还有消费者慕名驱车赶到果园采摘购买。要满足市场需求,只有增加种植面积。“其实,若向蓝莓果树施用化肥,产量可提高30%以上,但品质就没法保障。”罗伟说。
  
  据统计,从2005年至今,这个海归团队已投资170多万元,栽种了800亩3.8万株果树,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尽管随着国内种植面积增多,蓝莓价格已从当年的每斤200元降至100元,但罗伟的果园自2008年首次挂果产生收益以来,效益仍年年倍增,预计三年后进入高回报期。
  
  罗伟说,蓝莓果树从栽种到挂果,一般需三年时间。现在,每到5至8月,晶莹剔透的蓝色果实便漫山遍野。
  
  村民王发满说,他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世世代代靠种包谷、红薯为生,好年景年收入万元左右,现在年收入3万多元,自从栽种蓝莓后,手里有了存款,其他农户年增收也在万元左右。如今,王发满的三间老房已换成了一栋新房。见种植蓝莓能致富,宜昌市晓溪塔、三斗坪等山区的村镇干部,纷纷找到罗伟,请他的团队将蓝莓引种到更多的山村。近两个月来,罗伟跑了很多山村,调研论证,决定在三斗坪镇的黄陵庙村、石牌村,晓溪塔镇的白木坪村、文仙洞村等,再增种蓝莓和樱桃果树1000亩。
  
  山里的日子,因为海归的到来,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