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牛尿当农药从不用化肥 保护朱鹮也保住了金饭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西部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0票  浏览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8月23日 10:42
  8月15日早晨5时许,李友芝就准备起床了,这几天正是黄金梨成熟的季节,外地果商一大早就跑到洋县洋州镇草坝村来收梨,时间耽误不得。
  
  稀释牛尿杀蚜虫
  
  起床后,李友芝从草垛上抱了一捆秸秆,朝牛圈走去。卧在地上的黄牛看到李友芝,马上也“起床”了。黄牛刚站起来,李友芝顺手从旁边拿过一只桶,将牛尿全部接入尿桶中。“我们这里是朱鹮的家园,一切农活都围绕着生态。”李友芝说,他已记不清多少年没有买过农药和化肥了,而牛尿恰好就是对付蚜虫最好的天然农药,每隔一周左右的时间,他就要接一次牛尿,按照1∶2的比例将牛尿加水稀释,喷洒在果树蔬菜、水稻上。
  
  李友芝就向梨园走去。他家今年种了6亩多梨树、2亩水稻,以及一些菜花等蔬菜。“小心点儿,看着脚底下,下面都是粪便。”李友芝提醒说。这片梨园也是朱鹮的生活区,从不使用农药,李友芝和其他果农一样,都在梨树下洒满了农家肥。他说,在他们这一带,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养殖链:“我们这里的农户没有烧秸秆的,全都拉回家,扔入猪牛圈发酵后再埋到农田里。”
  
  上午7时许,把果商订购的400公斤梨子全部摘齐后,李友芝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里的收购点,梨子全部装车运走,李友芝的手里也多了1200元钞票。
  
  一个梨子四元钱
  
  下午时分,李友芝顶着太阳,又来到梨园查看,今年大约能收入两万多元,但和同村村民刘进红相比,李友芝觉得自己的眼光还是差了一些。“去年冬天,刘进红就把梨树枝修剪的比较稀,今年开春后又疏花疏果。”李友芝说,自家每棵黄金梨树大约挂果百余颗,按照批发价算,每颗梨子的售价约为1元,可是刘进红对梨树进行了疏花疏果,每棵树不多不少只留50颗果实,“个大、色泽也好。一颗梨子的平均售价4元。”李友芝说,这样算下来每棵梨树可以收入200元,一亩地平均80棵梨树,一亩地的收入就是一万多啊。
  
  李友芝说,洋县发现朱鹮后,他们这一带就再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地都在大量地增产增收,只有他们这里“收入差得很”。
  
  不过,随着人们对生态、有机食品的青睐,洋县的农产品也在水涨船高。“现在外面的人都知道这里是朱鹮的生态区,就是有机、生态的代名词。”李友芝说,今年三四月份,外地游客到洋县来看油菜花,到了村里和村民商量,自行到园子里摘菜,掏钱购买,甚至都不还价。“我们的菜花、大米,批发价都要比其他地方的要贵两毛/斤左右。”
  
  洋县有机办工作人员说,“如果说原来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濒危动物朱鹮外,现在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住我们的金饭碗。”有机办工作人员说,目前洋县已经建成有机示范基地12个,认证有机生产基地22万亩,有机产品12大类36种。
  
  李友芝也同样这么认为,“原来感觉是朱鹮拖了我们的后腿,可事实上现在保护朱鹮,就是保护环境,就是增加收入。”
  
  野兔偷吃有机菜
  
  李友芝也有些烦恼。去年菜花大丰收,市场供大于求,洋县菜花虽然有“有机”的头衔,“可每斤5分都没人要。”他觉得,如果能提前从相关部门获得市场信息指导就好了。
  
  “朱鹮增多,有时跑到田里来找泥鳅吃,踏坏了不少秧苗,每年都要补栽不少;一直不用农药和化肥,野兔也比其他地方多,把菜花也吃了不少。”李友芝想了很多办法却收效甚微,现在也束手无策。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