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烟台多个葡萄基地快破产 镇政府不管果农寒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水母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7票  浏览265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0月12日 14:26
  水母网10月12日讯(YMG记者) 国庆节后,蓬莱酒葡萄种植基地纷纷进入采摘期。然而在当地酒葡萄重要产地之一的潮水镇,数千亩的葡萄基地里却没有丰收的喜悦:一亩葡萄年产量只有正常年头5%—15%的“惨况”,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信心,更使潮水多个酒葡萄种植基地走到破产的边缘。
  
  连日来,YMG记者5天3下潮水,跟踪当地酒葡萄种植户从采摘、过磅直到送进酒厂全程,探寻潮水酒葡萄之殇。
  
  一亩地减产95%
  
  5日上午,潮水镇的天气有些阴霾,就像果农刘基昌的心情一样,“今年收成不好,刚刚技术员跟我说,80亩地只收上66箱赤霞珠。”刘基昌种植的都是专供葡萄酒生产的赤霞珠以及蛇龙珠这两个品种
  
  记者看到,成排的葡萄架下,只有路边零零散散地堆放着几箱葡萄,葡萄树上,一棵树只结一两株葡萄,还有的甚至已经枯萎。望着这80亩的葡萄园,刘基昌连声叹气,“前天,有个同行的两亩葡萄一共收了7筐共280斤。我这地多,损失更大。”刘基昌说,正常情况下,一亩地能产出接近2000斤葡萄。
  
  葡萄的减产与今年春天的冻害直接相关。年初,我市部分县市遭遇数十年不遇的冻害,5月10日,本报曾刊发《20余万亩葡萄遭遇冻害》,报道潮水葡萄园面临减产的同时,并邀市农科院专家到潮水田间地头会诊,尽最大努力帮种植户将损失降到最低。天不遂人愿,5个月后,几近绝产的现实让靠地吃饭的种植户陷入绝境。“从对葡萄根系培土防冻害,到开春按每亩200斤复合肥和千斤有机肥施肥,再到变两三月浇一次水到一月一浇……”老刘说,能想的办法都试了,但收效甚微。
  
  与老刘的葡萄园遭遇类似的还有几家,在崔家村东南面的一处酿酒葡萄园,技术员唐运龙告诉记者,他们园里的葡萄也普遍出现发芽滞后现象,面临减产局面。与崔家村相邻的后大雪村,其东侧山上的葡萄种植户老邹承包了400多亩的葡萄基地,整个基地的葡萄发芽率很低。
  
  潮水葡萄基地究竟减产到何种情况,YMG记者与几个基地负责人约好采摘时再来现场采访。
  
  9日,记者再赴潮水,本该是丰收的上千亩葡萄园里,却冷清异常。在潮水镇崔家村葡萄种植园,成排的葡萄架中,只有10多位村民忙着采摘,“这些人都是好不容易请过来的。”刘基昌说,因为葡萄减产,给这些村民的工资也低,一个小时也就8块钱,而同样是丰收季节,给苹果套袋,一个小时大约能赚到10块钱,“钱少活累,都没有愿意来摘葡萄的。”
  
  记者与刘基昌一同,亲自采摘了一亩葡萄地。经现场过秤———104斤。
  
  潮水镇种植面积最大的刘庄基地,种了近600亩的赤霞珠和蛇龙珠。会计孙春燕告诉记者,老板一直让她估算下产量,但瞅着地里大片挂一两串果的景象,她说:“一直没敢估,怕吓着老板。一亩地收100斤葡萄,今年太正常了。”
  
  种葡萄不如农民
  
  “唉,赔钱干吧。”潮水镇冷家基地的承包人邹经理对记者说,一上午采摘了40亩地,只摘了不到4000斤葡萄。他说,如果这片葡萄园放着什么都不管,一年只交房租水电等费用,要赔15万元左右,可如果对葡萄园施肥打药,加上人工费用,一年则要赔上50多万。“钱已经投进去了,还能眼看着不管么?”邹经理无奈地说。
  
  “我们不是散户,赔钱了还不敢改种别的品种。”刘基昌说,葡萄树种上三年才能结果,自己的种植面积大,投资高,而换新作物又要一笔投资,还要继续等待,这么大的包袱,果农们背负不起。
  
  下午4点,刘基昌的葡萄园采摘完毕,记者清点了一下,80亩葡萄园只收上来194箱葡萄,按照1箱葡萄40斤来算,还不到8000斤。“连去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刘基昌说,去年葡萄收了9.3万多斤,卖了14.4万元,平均一斤葡萄1.5元左右。
  
  9日傍晚近6点,刘基昌和司机来到葡萄监测点———福山发酵中心。排了一晚上的队,翌日一早,刘基昌的一车葡萄才挨上称重和检测,直到下午4点,终于检测完毕。蛇龙珠一共卖了5100斤,经过检测,为18°糖,价格还没有出来,但听小道消息说,一斤葡萄可能是2.1元。另外一种赤霞珠,因为检测质量太差,被退了回来。随后赤霞珠卖给了另一家葡萄酒厂,一共是2760斤,收购价格是1.65元一斤。
  
  经过计算,刘基昌的194箱葡萄一共卖了7860斤,按照明确给出的价格来算,一共能卖上1.5万元左右。“辛苦忙了一年,就赚了这么点钱,还不如农民工。”刘基昌说,这点钱,连地租都赚不回来,更不用说其它费用了。
  
  当地政府做法令果农寒心
  
  对于今年酒葡萄几乎“绝产”,记者联系了蓬莱潮水镇政府。负责当地葡萄基地的王站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没有具体措施来应对葡萄减产。“在果农种植过程中,我们曾多次派人到葡萄基地去查看情况,并给予技术指导。”王站长说,在葡萄收货后,政府也会帮着果农联系买家,将葡萄销售出去。但对于今年葡萄减产,却没有相应的措施。
  
  在记者赴潮水的采访中,多个葡萄基地的负责人均表示:今年没见到镇政府的任何技术员到种植基地实地指导。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种植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之所以会选择投资葡萄基地,一个是看好了葡萄的发展前景,其次就是相信了当地政府扶持酒葡萄种植产业的承诺。
  
  记者了解到,潮水共有7大葡萄种植基地,其中多数投资者都是通过招商引资过来的。“不能只招商,项目落户了就无人问津。”该负责人表示,葡萄种植他们最缺的就是技术,但他们请不起专业的技术人员长期进驻葡萄园,多数所谓的技术人员实际都不是科班出身。“政府也搞过集体培训,但就一两天的时间,学的东西有限。”刘基昌告诉记者,如果掌握了好的技术支持,将葡萄质量提上去,损失还会少点。现在葡萄减产,出了问题也没人管理,让种植户叫苦不迭。
  
  葡萄减产会不会对葡萄酒业造成影响?葡萄酒局工作人员刘世松表示,本地酿酒葡萄大面积减产,对酿酒企业影响并不大,因为烟台本地酒厂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葡萄种植基地,在原材料上,不会受太大影响。而对于果农减产赔钱,刘世松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果农应摒弃传统重“量”不重“质”的观念。企业收购葡萄是按照糖度给钱,多一度糖,价格也相应较高。因此,产量虽然少了,但质量上去了,果农照样会赚钱。
  
  其次,酿酒企业应反补果农。“企业想要发展,必须从葡萄的品质入手。”刘世松说,对于高品质的葡萄,收购价格也应提高,葡萄酒企业不应只重视产品的包装,应反补果农,来调动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让葡萄种植户稍感欣慰的是,从明年开始,政府将拿出一部分钱成立葡萄酒补贴基金,用来补贴葡萄酒基地建设、果农种植以及葡萄酒对外宣传等,以更好的发展我市葡萄酒产业。
  
  ■短评:落户了 更需要扶持
  
  采访中,果农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还是持有相当大的包容度,大都感叹天灾无情,毕竟这一行是靠天吃饭,谁也无法保证年年风调雨顺,满园丰收。天灾无法抗拒,但是尽量减少天灾造成的损失却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政府的技术支持和相应的资金补贴。采访中,果农们普遍反映,没有任何政府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在刘基昌的田间小房里,摆满了有关葡萄种植的书籍,还都是他自掏腰包紧急为自己充电的。要知道,当初这些种植户都是冲着政府的招商上门落户的。
  
  葡萄基地是酿酒行业的原料市场,除了需要果农的辛勤劳作外,更需要得到企业和政府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人关心果农的种植,则会陷入果农不愿种植葡萄、价格也卖不高的恶性循环,到时候受伤的不光是像刘基昌这样的果农,更严重的是危及政府的威信,阻碍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