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民“自助科普”,路在何方?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24票  浏览4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3月08日 15:32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郭洪恩 王娜
  
  冠县兰沃乡韩路村农业科技推广协会,是由村里农民自发组建的农业科普组织,8年来坚持“自助式”公益性的科技推广,会员队伍由当初几个人壮大到如今的300多人,影响力辐射到了临清市、茌平县等7个县市。
  
  “农民经常遇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政府举办的集中培训很难逐一跟踪解决。为此,我们协会经常组织交流、观摩和讲课,13位技术员24小时开机,会员有问题,随时解答,所以大伙感到很‘解渴’。”2月27日,协会发起人、会长高银连说。
  
  “技术饥渴”催生民间协会
  
  冠县兰沃乡素称“齐鲁鸭梨第一乡”,不少农民都是果树管理高手。但面对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门槛和新型实用技术,许多农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高银连经营着几间农资门市,群众来买农资时,喜欢问一些技术问题。听得多了,高银连切身感到了果农的“技术饥渴”,就萌发了创办技术推广协会的念头。
  
  打铁先得自身硬。高银连买来了一摞果树栽培技术的书籍,整晚整晚地“啃”,自己感觉差不多了,再找村里的“果树能手”探讨,人家点了头,高银连心里也有了底。
  
  第一次讲课,高银连还有些不好意思。路上碰到熟人,就喊人家晚上到家里坐坐。听到的人不好拒绝,只好答应。就这样,面对20位听众,高银连上了协会的第一堂课。大家一听,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从此,协会开始运转起来,最初加盟的是村里及附近村的几位技术能手,定期讲课,会员逐渐发展到300多名。
  
  “科普课堂”实行“自助点餐”,农民需要听哪方面的知识,协会就请哪方面的行家里手,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一次协会请烟台的一位果树专家来讲课,听课的农民来了一二百人。他家门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见了都吃惊,私下打听:“老高家不是出什么事了吧?”
  
  政府伸出扶持之手
  
  韩路村农业科技推广协会的“红火”,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乡里把韩路农业科技推广协会作为农民培训的定点机构,定期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邀请专家到协会讲课,并组织农民赴果品产业发达地区观摩考察。乡科协把韩路农业科技协会作为联系点,帮助协会分析农业未来发展形势、农村劳动力结构,并为协会制定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协会从分布在聊城7县市的300多会员中,挑选出13名“顶尖高手”,作为协会的“准专业”技术员,轮流授课,并定期聚会,研讨技术问题。
  
  压力与机遇并存
  
  位于高银连自家院前的大棚教室,前后花费11万元。这些钱,全部来自会员捐款和高银连自己的存款。协会日常的运行经费也是如此。除了会员捐款,其余就靠高银连的几间农资门市收入。
  
  协会的影响力在扩大,但对分布各县市的300多名会员,还没有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这个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协会,会员之间的联系仍依靠信任、感情等维持。这种单纯的信息交流模式,也让协会习惯了在没有严格财务、日常管理制度约束下运作,难以进一步发展。
  
  高银连说:“协会坚持公益性,不收会费,讲课、技术推广免费。开支尽管尽量节省,一年也得五六千元。”如今,高银连等协会管理层越来越感受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压力,怎么能让协会持续发展下去,是个问题。
  
  去年,协会获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这个荣誉,也为协会争取到了第一笔“巨额资金”—20万元。“有了这些钱,我们能缓口气了,但也带来了压力。下一步我们要着手培育发展合作社,制定章程,民主管理,严格财务制度,推广标准化种植,在自身壮大的同时惠及更多的农民。”高银连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