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泸州天仙:节外生“资” 枇杷助农描绘“幸福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9票  浏览7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20日 11:49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田洪春)五月的银罗,风和日丽,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扑鼻清香,林间产业路上、果农院坝里车水马流,一箱箱枇杷枇杷打箱上车,崭新的民房里,果农用枇杷酒接待远方的游客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感受产业乡村的“幸福梦”。
  
  近年来,万亩枇杷村——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立足当地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枇杷产业上做文章,不断延伸枇杷产业链条,通过党委政府搭台、“支部+专合社”引领、党员示范辐射带动,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搭台:枇杷不愁销
  
  “每年举办枇杷节,来卖枇杷是人山人海,不但让我们的枇杷价格提升,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卖完了。”5月4日,动听的歌声回荡在纳溪区天仙镇花背溪上空,舞台上优美舞姿和欢快的音乐吸引了上万游客,舞台下,果农们听着音乐正火热销售着香甜的枇杷。
  
  为了大力宣传天仙枇杷产业,提高天仙洞枇杷知名度,带动全镇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天仙镇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天仙硐产城村一体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新建枇杷产业路和产业示范观光园,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优化了枇杷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实施品牌工程,在枇杷质量上下功夫,帮助天仙枇杷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天仙洞”商标,天仙洞枇杷顺利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当地特色旅游商品。此外,以旅游文化活动为媒,利用生态优势,将枇杷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活动相结合,每年承办枇杷旅游文化节,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聚集了人气,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枇杷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从举办首届枇杷节以来,每年活动当天前来观光的游客不下万人,2012去年“天仙枇杷节”活动当天,游客量已突破2万人。”天仙镇党委书记雷文强谈到政府为产业搭台上,由衷地说:“只要能为群众增收致富、谋幸福,下多大的功夫也值得。”
  
  引路:枇杷实现多元化
  
  “今年全村除了枇杷销售收入有2000多万元,另外农家乐、枇杷酒等收入已有500多万元。”5月15日,在银罗村党支部委员会上,担任支部书记的李模成对延伸枇杷产业链条上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银罗村紧紧围绕“特色强村、多元化发展”这一主题,立足产业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链条多元化”的要求,以“万亩枇杷”为载体,建立“支部+专合社”主导、党员示范带动主体、群众和投资业主参与的特色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企业和业主,对枇杷进行深加工,研发枇杷酒、枇杷膏、枇杷糖、枇杷花茶和枇杷保健药等系列产业,加快枇杷产业的延伸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结合近年来外出群众多、部分枇杷缺管理的情况,该村党支部创新托管模式,对零星种植的枇杷地块和缺乏劳动力或外出家庭的枇杷地,采取托管和租赁形式,提升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今年,全村新建优质枇杷示范基地2个,面积600亩,改良枇杷1000亩,新增党员示范户12户,新发展乡村农家乐4家,年产枇杷酒15吨,利用枇杷叶和枇杷花对接企业3家,以枇杷为媒,实现乡村旅游和旅游产品销售收入近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6元,产业延伸已成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效应:星火定成燎原
  
  “现在的城里人都喜欢到乡下走走转转、吃吃农家饭,这几天来,我家来吃饭的游客爆满,人手不够,还请了几个临工。”5月8日,在银罗村七社枇杷种植大户李快德家庭院里,来自泸州市区的周某和他的朋友们品尝着枇杷宴,一片欢声笑语。
  
  李快德是银罗村出了名的种植大户,通过承包、托管等方式,枇杷种植达86亩,年产枇杷2万斤,仅枇杷收入一项达15万元。近年来,他家的农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家里装修精美,各种家电应有尽有,还购买了私家车。今年来,在党支部的引导下,李快德的眼光发生了新变化,利用自家优美的庭院和得天独厚的环境,在发展枇杷同时兴办农家乐。据李快德介绍,自开办农家乐以来,短短10天时间,实现了经济收入3万多元。
  
  李快德仅仅是在枇杷产业上寻找新途径农户中的其中一户,更是银罗村延伸枇杷产业的小小缩影。据统计,今年,在党支部的引导下,拓展枇杷产业的党员示范户16户,带动种植大户36户,人均增收1200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