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政府帮请专家 再现果乡辉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94票  浏览1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22日 12:57
  ■万亩果园一隅。
  
  ■如能好好规划园内菜地,万亩果园必然能发展成都市农业基地
  
  新快报记者何姗
  
  这里曾是“岭南佳果之乡”,石硖龙眼、金鱼黄杨桃、鸡心黄皮、尚书怀荔枝、胭脂红番石榴远近闻名;这里河涌密布,曾经清澈甘甜,鱼虾成群。这里是村民的乐园,有市民的回忆,这是广州数百年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是广州农商文明的见证,也是广州的“南肺”,大都市广州新中轴线上的一方绿洲———万亩果园。
  
  然而,虫害侵扰,河涌污染,楼房吞噬,道路切割,万亩果园垂危。去年,海珠区征果园万亩,建设开发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绿核。
  
  万亩果园如何保护?湿地公园怎么建设?新快报邀你参与讨论万亩果园保护与开发,在这里,说出你的回忆与期望。
  
  来稿请寄
  
  shendunews@126.com
  
  或私信
  
  @新快报_深读新闻。
  
  本专栏逢周一、三、五刊出。
  
  简锡伟
  
  小洲村村民,小洲经济联社八社长,48岁
  
  我记得老人说,大概350年前,小洲一带当时是两个小山岗,山岗下面有很多水面,里面种了不少的荷花、莲藕。这里河涌很密集,连着海,也就是珠江。江水带着海泥,冲击形成小洲的滩涂地。后来小洲的人都把这些地方围起来搞农业种植
  
  现在我们看到小洲靠近珠江的好大一片面积的果林,都是在1959年大跃进时围海造地造出来的,造好后也种了果树
  
  一开始,我们小洲这个地方种的是莲藕、马蹄、甘蔗、水稻之类的。后来感觉这些农作物的产值不够水果高,而且种水果相对比种水稻没这么累,大约在明末清初时大家就逐渐改种水果了。
  
  以前我们种水果,比周围种甘蔗、种水稻的地方生活条件好。像番禺,种水稻的,生活水平就不够我们高,都觉得如果嫁到小洲是嫁得好。像北亭,那里的女人都想嫁到小洲来,因为这里生活好,而且种水果没有种水稻那么辛苦。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小洲的河涌水质都很好。我今年48岁了,40年前小洲村用的都是河水、井水,我都可以直接伸头去喝河涌里的水,又清甜又凉爽。我小的时候跳进河里游泳,随手一捞就捞到很多鱼虾。
  
  以前环境好的时候,果园都不用打农药的,结的果又大又靓。解放前果园都是农户个人经营的,水果卖到香港等地,去广州一般我们把水果运到人民桥脚的洲头咀码头旁边的水果栏卖,还有部分运到东莞。那时的收入还不错的。
  
  解放后国家在小洲设了水果收购站,收益很低的,三分钱一斤木瓜,七分钱一斤杨桃,一毫四一斤龙眼或荔枝。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私人承包的经营模式。
  
  以前,小洲的果苗有名,卖白云区的钟落潭最多,增城等地也有。20多年前,一棵果树苗才卖5块钱。但因为水土不同,果树会有一些的变化。
  
  如果你想测试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把不同地方种的龙眼掰壳,拿出龙眼肉,放在一张白纸上。如果白纸湿了,就是别的地方种出来的;如果白纸没什么水的,就是小洲的,水分少更甜一些,肉质更厚实一点。
  
  珠江潮水助小洲水果远销香港
  
  以前运水果出去卖要看潮汐,按照水程走好行船。水涨入省城,水退去香港。当时岸边有大石头,我们看大石被淹了,就知道水涨了,大家就往省城走。大石露出来了,就知道是水退了,就往香港走。
  
  去香港是退水的时候上船。以前算时间是按“流水”算的。从开始水涨到涨潮顶峰,叫做“一流水”,大概四五个小时。去香港的途中要等第二趟退潮才能继续行船,所以老一辈通常说去香港要两“流水”的时间,大概九到十个小时。
  
  希望:请些厉害的专家来搞好果林
  
  后来,周边工业污染的水都排入河涌,空气又不好,水果产量才开始下降。但我们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是我们文化不高。台湾的水果为什么赚了钱,他们的果农都有文化、有科技,自己不行就请专家,甚至去日本请专家,日本专家很厉害,水果品种搞得很靓。可我们大陆的专家呢,都是书本上的理论和文化。没有科技,永远都是输掉。
  
  我支持政府进行林相改造,因为现在靠种果始终是不行了。但我也希望万亩果园能保留一部分,政府也可以去请一些厉害的专家来,肯定搞得好。
  
  另外,发展万亩果园旅游,也得结合小洲村的建设。以前我们没钱,房子很破,现在征地有一些钱了,不少人把破旧的房子改造得好一些,不仅自己住的和收入好一些,环境也会好一些。搞小洲建设,政府需要投入,特别应该尽快落实小洲征地后留用地的问题。
  
  发展都市农业打造小鸟天堂
  
  梁平
  
  海珠区台联副会长,东风村经济联社副社长

  
  作为一个本地人,我从小就在万亩果园里长大,万亩果园生产荔枝、龙眼、番石榴和木爪等各类名优水果,历史悠久,在岭南地区历来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很好的美誉度
  
  最近,广州市政府开始启动海珠生态城的规划建设,万亩果园保护成为生态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希望海珠生态城的规划应当将万亩果园这个地区历史品牌继续保留和发扬光大。目前,万亩果园已由政府按照“征而不转”的原则全部征收,也就是说这片土地未来仍然是农业用地,其实对保护万亩果园是有利的,同时又可以促进生态城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万亩果园特别适合发展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建设空中绿道。
  
  可提供农作物种苗及有机肥料
  
  都市农业也叫城市农业,主要是以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可以直接生产和供应新鲜的蔬果给市民,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例如在建筑物楼顶、墙体、阳台、停车场、闲置地甚至在办公写字楼中等地方都可以进行种植。
  
  这些城市中的“农作物”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吸收城市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可以解决城市的就业,缓和农村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矛盾,为城乡一体化开辟新途径等等。
  
  应该说,发展都市农业是万亩果园一个非常好的发展与保护模式。万亩果园所有权属于政府,应当把它作为都市农业发展基地,可以提供农作物种苗、有机肥料、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农业科普宣传等等,让万亩果园可以真正做到性质不变的“征而不转”,并让广大市民由此受益。
  
  由专家组、村民与设计单位规划土地种植品种
  
  我认为,发展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角度是保护好这个品牌的好途径。我建议,首先成立专家组,研究制订可行性方案,尽可能保留和保护原来的果树能够继续健康生长,专家组应当聘请当地具有果树种植经验的村民做顾问。
  
  其次,由以上专家组与有关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合作,对万亩果园进行耕地细化规划,目的是让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和充分,规定每一块地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数量,将一些低洼地进行平整,将一些分散地块进行整理连片,合理规划有关观光路线、绿道、歇息场所、水利设施、水电供应以及生产工具房等基础设施。
  
  耕地规划方案完成后,由政府出资,按照规划对万亩果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出租给农业公司科研单位 搞农业生产科研
  
  最后,制订承租方案,作为政府部门,对万亩果园的生产经营不应由自己大包大揽,而应对外出租,出租对象应当是具有实力的农业公司、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等,所有承租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耕地规划进行生产经营、农业科研或者农业科普,不得搞非农建设。
  
  营造鸟类定居的生态城
  
  结合海珠生态城建设和万亩果园的保护,我认为,一个城市的生态是否良好,往往要看这个城市鸟类的数量和种类,而这样一种环境同样是建设生态城市所追求的目标,为此,应当研究和营造适合各种鸟类能够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发展所谓的空中生态绿道。
  
  例如,应该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中尽量保留一些成片的树林,保留一部分浅水河涌与滩涂,种植本地传统并可结果实的树种,提供鸟类“食物”,让鸟类有一个可以生存的环境,这样做,自然就会逐渐吸引各种鸟类在生态城里“定居”。万亩果园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地方。
  
  (来源:新快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