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樱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樱桃有难蘑菇“帮忙” 多种种植收获多重惊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蔬菜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7票  浏览72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02日 14:06
  樱桃树下种植食用菌新模式示范区
  
  最近,记者在京郊基层采访时,总能听到诸多樱桃果农的抱怨:“今年的樱桃算是亏大了,端午前后连续的阴雨天气让今年的樱桃品质下降、收成减半,收入不到往年的一半。”但是,昌平区南邵镇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的一片果园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收入反而比去年还高。负责技术支持的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崇旺得意地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推广中心给了这片果园一个“聚宝盆”。到底是什么?记者带着疑问前去一探究竟。
  
  樱桃有难蘑菇仙子帮忙
  
  在王崇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的樱桃园内,发现樱桃树上本应美丽活泼的“姑娘”们,如今大多打不起精神。据果农介绍,因为连续一个多星期的阴雨天气,又恰逢樱桃生长关键期,故产出受到很大影响,一些早熟品种未及采摘就已经烂在枝头,而一些晚熟的品种也因为雨水太多而没有滋味儿,樱桃采摘收入较去年不足一半。
  
  “虽然‘樱桃姑娘’有难,但是‘蘑菇仙子’却很给力。”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昆利抛出了一个悬念。顺着他的指引,记者看到园内樱桃树下多出了一个个整齐的“小帐篷”,伸头一瞧,里面一朵朵蘑菇正茁壮成长,有黑木耳、香菇、平菇、栗蘑……原来,这是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室联合,在营坊昆利果园3亩樱桃树下进行的多品种食用菌栽培的试验示范种植。据统计,今年共栽种了杏鲍菇、白灵菇、鸡腿菇、香菇、灰树花等8个品种2万余棒的食用菌,其中,杏鲍菇、白灵菇、香菇都已陆续出菇并进入采摘期。
  
  田昆利介绍,虽然今年的樱桃受天气影响减产,但是樱桃树下新增的各种食用菌却弥补了这个损失,“最终折算下来,不但弥补还有所增加”。
  
  多种种植收获多重惊喜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昌平山区、半山区林果地优势,自去年开始,昌平区农技推广中心就开始选择有条件的果园,试验林下食用菌种植。主要利用果树下的阴湿条件,通过林下床埋和林地摆放两种方式,适度发展种植鸡腿菇、栗蘑、彩色平菇、口蘑等食用菌品种。
  
  根据季节气温的不同,昌平区农技推广中心因地制宜,推出不同的种植方案:春季种植低温菇,填补早春时节果园无收入状况;夏季栽培高温菇,主要与樱桃观光采摘相配合;秋季则结合苹果的观光采摘。林下种植模式不仅丰富了采摘品种,而且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效益,达到林果和食用菌双丰收
  
  王崇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测算,每亩种植果树44棵,果树株间距可建拱棚80余个,每个拱棚可码放菌棒100个~130个,每亩林地可栽种8000个菌棒。根据食用菌品种,亩产食用菌可达2800斤~3500斤,配合采摘及礼品销售,每斤价格在20元左右,每亩地毛收入超过5万元。
  
  此外,在一个个“帐篷”外,没有种植菌菇的土地都种上了三叶草。这种草不仅可以涵水保墒,还改善了游客的采摘环境,“游客踩在三叶草上,就不会像以前踩在地表,沾上泥土”。果园四周还种上了波斯菊、金银花、连翘等各种花卉,和绿色果树相映成趣,令人分外愉悦。
  
  “在这种高效循环农业下,往年果树下的‘闲置地’被充分利用,变成了处处产宝的‘聚宝盆’。”王崇旺评价这种模式为“一箭三雕”:对果农来说增收了,在不增加耕种土地的基础上,产出多了,土地利用率高了;对市民来讲采摘环境变好了,选择丰富了,来到果园不但可采摘樱桃,还可采摘到各种新鲜的蘑菇;对于农业的生态保护来讲,农田的绿化率更高了,绿植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强了,而且废弃的菌棒是果树生长的有机肥料,既促进了林木生长,又节约了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分土地开发极致效应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仅昌平区引导果农在苹果、樱桃、桃等果树下种植栗蘑这一项就效益可观。据有关部门估算,今年,预计栗蘑种植规模为75万袋,总产量达30万公斤,农民增收600万元。
  
  除了这种较高的乔木类果树,昌平区农技推广中心也在积极实验,提高设施农业对于土地、空间的利用率,如草莓与食用菌立体栽培试验。今年年初,草莓陆续进入成熟期。在昌平区兴寿镇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的草莓日光温室内,架上红红的草莓,与架下灰白色的蘑菇,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采摘者流连忘返。鑫城缘合作社理事长崔维国说:“这是一种立体栽培模式,草莓和食用菌共生,架上草莓甜,架下蘑菇鲜。”
  
  然而,这类高效模式带来了单位面积土地高效、高产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首先,是对农民种植技术的要求标准也高了。以种植白灵菇、杏鲍菇为例,栽种时间在3月中旬左右,出菇前农户要保证棚室内温度25℃以下,湿度保证在65%;杏鲍菇出菇最适温度为16℃~18℃,白灵菇出菇最适温度为12℃~16℃;温度高于18℃时注意通风,湿度保证在85%~90%,喷水以向棚壁喷洒为宜;采收时注意要清理菇根,并及时覆土。其次,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要求多了,一时间政府不可能拿出大量的钱进行设施改造,而农民本身的财力也有限。
  
  农户要想确保高效高产,必须掌握多种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并且做到精准实施。王崇旺说:“无论多难,也必须推广这类高效模式。”
  
  为什么必须推广?“因为土地有限!”王崇旺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王崇旺告诉记者,城市的土地资源弥足珍贵,都市农业之所以称之为都市农业,就必须要求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尽可能地高产出,实现“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十个字。“这种将每一分土地用到极致的高效农业,是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他坚定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