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杏逆袭的产业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3票  浏览5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06日 12:18

  自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露了脸,薛万厚成了沙圪堵镇特拉沟门村的名人。更多的人不仅知道了特拉沟门村有个薛万厚,还知道了这里有个万亩杏林博览园。沿着弯曲的山路到一处高地,放眼望去,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杏树深深扎根于沟坎坡梁间,让一个个山头绿意翻涌。
  
  2008年,准格尔旗政府和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百万亩山杏基地,这一举措不仅能为公司提供充足的原料,也为准旗的生态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重要的是,有了万亩杏林博览园“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模式,准格尔旗的老百姓有了增收新渠道。
  
  几年前,薛万厚和其他村民还挑着箩筐蹲在路边卖自家树上产出的山杏、杏干,由于收益不好,村民们甚至都懒于照看山杏树。2010年,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找到了薛万厚等村民,与他们协商合办了万亩杏林博览园,公司免费给村民提供技术,并雇佣部分村民管理杏树,每年还投入几十万元对农民进行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培训。丰收后,公司再按照市场价向村民们收购杏核。现如今,公司每年要从村民手中收购近3000吨的山杏作为生产原料。薛万厚说:“过去退耕还林的30多亩地,每年只能拿到1000多元钱,现在,每年仅工资就能拿到3000多元,再加上卖杏核等,每年仅靠山杏树就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地多的村民甚至能达到2万元,没想到山杏树也能变成摇钱树。”
  
  “以前没人种杏树,山上也光秃秃的,现在人们是抢的种树,生怕种的少了,你看现在山上绿茵茵的,出去还有个歇凉处了。”村民薛万厚说。随着山杏产业的发展,高原杏仁露也有了优质的原料,成为产能近万吨、产值近千万元的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
  
  从一粒粒杏仁到一滴滴白色的杏仁露,在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漫长的生产流水线上,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事实上,这样一个具有现代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在10年前它却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2003年4月,公司董事长刘战先投资150万元收回企业抵押银行贷款的资产,吸收23名职工以厂房设备入股,创建了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的龙头企业,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自治区首批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第十届中国国际交易会金奖等耀眼的光环让人瞩目。在不久前的首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上,作为准格尔旗参展企业之一,高原杏仁露研发出的酸杏汤饮品成为众多产品中的新贵。
  
  “一颗山杏,不仅有杏仁,还有杏肉、杏壳。如酸杏汤的生产原料就是杏肉;杏仁除了可以被加工成杏仁露外,还能做杏仁油,可以用来美容或者食用;杏仁壳也不会浪费,都被加工成了活性炭。而生产杏仁露,只榨取了杏仁中营养最高的蛋白部分,大部分的渣子营养成分含量还很高,过去废掉了,现在作为饲料,1吨价格2000元左右。这才叫吃的渣都不剩!”这里的工作人员调侃道。
  
  林业产业是最具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的朝阳产业,准格尔旗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林沙产业龙头企业。加之,该旗对民营企业发展进行“输血”式扶持,专门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在市财政补贴奖励资金的基础上,旗财政分两年拨付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高原杏仁露收益匪浅。去年,该旗共为高原杏仁露等3家中小企业争取专项发展资金189万元。
  
  现如今,准格尔旗山杏产业已形成规模,百万亩山杏基地目前已建成70万亩。“十二五”末全部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准格尔旗的35000户果农,户均增收2250元,成为准格尔旗老百姓细水长流的绿色财源,真正实现“促发展、富百姓、绿山头”的多赢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