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赵亚夫:他,用平凡写就伟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京江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7票  浏览17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13日 11:48
  一个人干好一件事,很容易;一个人一生只干一件事,却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很不容易。年逾古稀的赵亚夫,这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帮农民致富
  
  半个世纪以来,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但是,却用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日子,写就了伟大。本报记者沙艳秋
  
  他成功了,因为他很了解农民
  
  千百年来,富裕一直是农民的梦想。但这么多年来,很多想帮助农民致富的人却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了解农民。
  
  赵亚夫成功了。因为他不仅懂技术能吃苦,他还是最了解农民的那个人。他知道他们要什么,知道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会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着他们前进,同时,他也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上世纪80年代初,赵亚夫在句容推广种植草莓。他带着农技人员走村串户,说服动员,并向村干部保证,如果草莓种不出来,他来认损失,这样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终于使他获得了农民的信任。让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同意,赵亚夫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搞实验。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种桃还能致富?”
  
  “当然,你按我说的方法种桃子,我包你每斤桃子卖到5块钱。”
  
  “能3斤卖到两块钱就不错了。这样吧,我不要你5块钱一斤,如果到时候我卖不掉,我2块钱一斤卖给你就行了。”
  
  “成。你卖不掉,我包了。”
  
  农民杜中志和赵亚夫“抬起了杠”。在赵亚夫的再三保证下,杜中志战战兢兢种了3亩桃园。没想到,2004年,杜中志的第一批桃子就卖到了每斤8块钱。杜中志直呼,一切就像是做梦。
  
  这一次,赵亚夫赢得了杜中志的初步信任。当年,他听赵亚夫的话,在一亩半的田地里种下了一斤日本越光稻的种子。
  
  然而,不久后,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
  
  “这样种稻子不行啊,秧栽得太稀了,亩产怎么上得去?就算一斤能多卖几个钱,总的算起来还是要亏的。”种了几十年地的杜中志觉得自己是个有经验的农民,心里开始动摇的他和赵亚夫商量,想把栽下去的秧苗毁掉,重新栽以前的稻子。“再说,种田哪有这种种法,光靠施豆饼就能种水稻?”
  
  “不要毁,留着它,按照我的方法去管理,要是最后收不到产量,我按照常规稻子的产量一分不少的补给你”。
  
  最终,杜中志收了近700斤稻子,虽然产量下去了,但加工出来的大米却卖到了每斤8元。比普通大米利润大多了。
  
  现在,杜中志不仅种水稻、种桃子,还在桃园里养了1000多只草鸡。“草鸡和草鸡蛋的价格,跟普通的鸡和鸡蛋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我儿子也不搞运输了,回来给我打工了。”
  
  说起这样的经历,赵亚夫一脸理解的笑容。“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农民想什么,怕什么。”他告诉记者,2002年,当他来到句容戴庄在当地推广有机农业时,他的发动会从上午9点等到10点半,一共才到了7个人。尽管村干部又挨家挨户发动,还是没人来。他在会上提出种植有机农业、成立合作社,大家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说他是推销农药、化肥的骗子。当天下午原计划是一场技术讲座,可等到4点半,只来了两个村民……
  
  “我们到农村来,就是来做群众工作,解放农民思想的。越难,才越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价值。”30年来,赵亚夫推广草莓,农民让他写下保证书,才有人勉强试种;推广葡萄、水蜜桃种植新方法,被老百姓讥笑为冒牌专家;推广有机稻,无人理睬……但每一次,他都凭着他对农民的理解,用最适合农民的方式,让他们相信他,跟他走。
  
  在赵亚夫的带领下,一拨又一拨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然而,富裕了的农民又让“小农意识”开始牵着跑:桃子还没长到最好,就急忙摘下卖掉;为了让草鸡长得快,开始大量喂饲料……赵亚夫没有对这样的“小农习气”嗤之以鼻,而是把他们带到日本长见识。回来后,他们主动摒弃了自己身上已经抬头的“小农习气”。
  
  说起这些,赵亚夫的话波澜不惊:“我们要学着理解他们……”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