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产鲜桃1斤卖百元
用大棚设施控温,提前让油桃上市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许多果农早就能让大棚油桃比露天栽培提前1个月产桃,麦收前上市,一般都能卖上十多元1斤,效益已很是可观。但在高密市柴沟镇李家埠村的胜一设施农业园里,这样的技术却显得不那么先进了。
“我们在秋季果树落叶前,用冰块给果树降温等控温技术,已能实现油桃在元旦花开满棚,春节结果,正月里就能吃上红艳艳的鲜桃了,口感还特别好。”胜一设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胜一对此技术很自豪。寒冬里能吃上一口鲜桃,价格自然不菲,“今年春节试卖时,仅在高密城里,1斤就能卖到100多元呢。”
新式大冷棚覆盖铝塑“保温被”
7月19日,记者来到李胜一的农业科技园时,他正在一个占地3.5亩的大棚里指点村民给果树浇水和控制果树生长的方法。
这是一个高标准建设的农业园区,占地1400多亩,从第五代冬暧式大棚,到六七代都有。在这个千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随处可见高科技的成果。“新式大棚就有60多个,有蔬菜,也有葡萄、樱桃、油桃等品种,这些果树都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品种。”李胜一介绍,为找到好品种和最先进的技术,他到处拜访专家,参观苗圃、科学院所的试验基地,两年时间跑了15个省,找到了最好的品种,也聘请到了最权威的专家。
“科技就是生产力,只有科技才能提高生产力,只有科技才能实现高效。”李胜一感慨地说,“前期建设的大棚,棚里有支柱,不利于机械作业,保温效果也差。”而这些新式冬暖式大棚,主要特点是高寿命、无立柱、内卷帘,实现了光热能循环储放,可以调控棚温、地温,棚内适于机械化作业。
在园区的南侧,还有一排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式大冷棚,这才是新技术诞生的“摇篮”。
从外表看,这种新式大冷棚除了墙体显得比正常大棚厚实外,几乎看不出别的差别,但走进里面,才发现这棚确实与众不同:高大的棚室内异常宽敞,方便了操作,棚顶薄膜下的纵梁上,排列着一溜排气扇,覆盖的内膜则是一层厚厚的能集水、调温的铝塑膜,“低温时拉上这层膜,就相当于一个保温被,这种膜还能凝集棚内的水汽,这种温度较高的水回流到地面后,会形成地暖流,给地表加温,保证寒冬时节果树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风扇则能根据温度设定,及时打开调节棚内温度。”
臭氧随滴灌渗入土壤消毒除害
在大棚门口,一个洗衣机大小的机器和一个个埋在土里的水阀吸引了记者注意。李胜一介绍说,“洗衣机”其实是新发明的土传病虫害防控机,水阀则是控制大棚的滴灌系统。“每个棚都安装了滴灌系统,直接通到每棵树下。需要浇灌时,只要把总水阀打开即可,施肥用药都通过这一装置来实现,既节约资源又省劳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一个人可以管理3个大棚。”
“现在土壤病虫害多,过去主要靠药物和高温消毒,费时费力,成本高,还容易有药残。现在有了这个防控机就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李胜一介绍说,土传病虫害防控机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臭氧消毒土壤,“机器产生臭氧,通过管道连接到密封的水管里,随着滴灌进入土壤后,臭氧就能杀死线虫、病毒等土传病虫害,效果非常好,基本不用药物调理土壤,保证了冬日生产油桃的时间和品质。”
冬眠控温时间精确到小时
果树要提前结果,光有好设备也不行,控温措施和冬眠管理更是关键。“人工控制冬眠的时间要精确到小时。”李胜一介绍,目前主要还是靠调节温度干预果树冬眠和苏醒。“去年试验时,一种是用盆栽果树移进冷库,另一种就是在大棚内堆放冰块降温,提前让果树进入冬眠。”他介绍,一般在10月底就要开始干预果树的生长,每天按技术要求逐渐降低温度,仿照果树的自然落叶规律,五六天内,满树绿叶渐渐发黄掉落,叶内的养分则慢慢回到根部,积蓄起来。
“冬眠时间必须达到1100个小时,提前或滞后都可能失败。到11月底就可以打破果树的休眠,通过每天规定度数的升温,不到一个月就能花开枝头,只要老天再帮忙,没有大风大雪降温天气,元旦就能看到满树桃花相映红了。”李胜一笑呵呵地说,今年正月里鲜桃第一次试着上市时,他也只是试探下市场的反应,没想到价格定到100元1斤还有好多人抢着要。“咱们农村有正月给老人祝寿的习俗,现在都有钱了,大冬天给老人摆上几个大鲜桃,不就好比王母娘娘送的仙桃吗?你说那对老人是个多大的安慰和惊喜呀!”
“这个市场太大了!效益也不是一般地高,想想看,如果1000棵油桃,就算一开始每棵树只产10斤油桃,按这种控温方法,就是100多万元的产出,收入要比普通大棚翻好几番。这就是科技的魅力!”试验成功后,老李对市场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让产品进入大城市。他说要让更多的人在寒风料峭时能吃上鲜桃,也让更多的村民跟着一起富起来。
图为在李胜一的设施农业园里,有着国内最新的油桃和葡萄品种,像去年中国果科所刚培育成的1800棵82-11油桃就被他一次从基地拉了回来。还有一年能结两次果的“夏音葡萄”;一种名叫“红巴拉多”的葡萄品种则是他费尽不少周折从浙江“求”来的:“就这样大的一点芽,当时就要80元一个!”老李指着他的“园宝”说。来源农村大众)
“我们在秋季果树落叶前,用冰块给果树降温等控温技术,已能实现油桃在元旦花开满棚,春节结果,正月里就能吃上红艳艳的鲜桃了,口感还特别好。”胜一设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胜一对此技术很自豪。寒冬里能吃上一口鲜桃,价格自然不菲,“今年春节试卖时,仅在高密城里,1斤就能卖到100多元呢。”
新式大冷棚覆盖铝塑“保温被”
7月19日,记者来到李胜一的农业科技园时,他正在一个占地3.5亩的大棚里指点村民给果树浇水和控制果树生长的方法。
这是一个高标准建设的农业园区,占地1400多亩,从第五代冬暧式大棚,到六七代都有。在这个千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随处可见高科技的成果。“新式大棚就有60多个,有蔬菜,也有葡萄、樱桃、油桃等品种,这些果树都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品种。”李胜一介绍,为找到好品种和最先进的技术,他到处拜访专家,参观苗圃、科学院所的试验基地,两年时间跑了15个省,找到了最好的品种,也聘请到了最权威的专家。
“科技就是生产力,只有科技才能提高生产力,只有科技才能实现高效。”李胜一感慨地说,“前期建设的大棚,棚里有支柱,不利于机械作业,保温效果也差。”而这些新式冬暖式大棚,主要特点是高寿命、无立柱、内卷帘,实现了光热能循环储放,可以调控棚温、地温,棚内适于机械化作业。
在园区的南侧,还有一排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式大冷棚,这才是新技术诞生的“摇篮”。
从外表看,这种新式大冷棚除了墙体显得比正常大棚厚实外,几乎看不出别的差别,但走进里面,才发现这棚确实与众不同:高大的棚室内异常宽敞,方便了操作,棚顶薄膜下的纵梁上,排列着一溜排气扇,覆盖的内膜则是一层厚厚的能集水、调温的铝塑膜,“低温时拉上这层膜,就相当于一个保温被,这种膜还能凝集棚内的水汽,这种温度较高的水回流到地面后,会形成地暖流,给地表加温,保证寒冬时节果树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风扇则能根据温度设定,及时打开调节棚内温度。”
臭氧随滴灌渗入土壤消毒除害
在大棚门口,一个洗衣机大小的机器和一个个埋在土里的水阀吸引了记者注意。李胜一介绍说,“洗衣机”其实是新发明的土传病虫害防控机,水阀则是控制大棚的滴灌系统。“每个棚都安装了滴灌系统,直接通到每棵树下。需要浇灌时,只要把总水阀打开即可,施肥用药都通过这一装置来实现,既节约资源又省劳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一个人可以管理3个大棚。”
“现在土壤病虫害多,过去主要靠药物和高温消毒,费时费力,成本高,还容易有药残。现在有了这个防控机就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李胜一介绍说,土传病虫害防控机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臭氧消毒土壤,“机器产生臭氧,通过管道连接到密封的水管里,随着滴灌进入土壤后,臭氧就能杀死线虫、病毒等土传病虫害,效果非常好,基本不用药物调理土壤,保证了冬日生产油桃的时间和品质。”
冬眠控温时间精确到小时
果树要提前结果,光有好设备也不行,控温措施和冬眠管理更是关键。“人工控制冬眠的时间要精确到小时。”李胜一介绍,目前主要还是靠调节温度干预果树冬眠和苏醒。“去年试验时,一种是用盆栽果树移进冷库,另一种就是在大棚内堆放冰块降温,提前让果树进入冬眠。”他介绍,一般在10月底就要开始干预果树的生长,每天按技术要求逐渐降低温度,仿照果树的自然落叶规律,五六天内,满树绿叶渐渐发黄掉落,叶内的养分则慢慢回到根部,积蓄起来。
“冬眠时间必须达到1100个小时,提前或滞后都可能失败。到11月底就可以打破果树的休眠,通过每天规定度数的升温,不到一个月就能花开枝头,只要老天再帮忙,没有大风大雪降温天气,元旦就能看到满树桃花相映红了。”李胜一笑呵呵地说,今年正月里鲜桃第一次试着上市时,他也只是试探下市场的反应,没想到价格定到100元1斤还有好多人抢着要。“咱们农村有正月给老人祝寿的习俗,现在都有钱了,大冬天给老人摆上几个大鲜桃,不就好比王母娘娘送的仙桃吗?你说那对老人是个多大的安慰和惊喜呀!”
“这个市场太大了!效益也不是一般地高,想想看,如果1000棵油桃,就算一开始每棵树只产10斤油桃,按这种控温方法,就是100多万元的产出,收入要比普通大棚翻好几番。这就是科技的魅力!”试验成功后,老李对市场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让产品进入大城市。他说要让更多的人在寒风料峭时能吃上鲜桃,也让更多的村民跟着一起富起来。
图为在李胜一的设施农业园里,有着国内最新的油桃和葡萄品种,像去年中国果科所刚培育成的1800棵82-11油桃就被他一次从基地拉了回来。还有一年能结两次果的“夏音葡萄”;一种名叫“红巴拉多”的葡萄品种则是他费尽不少周折从浙江“求”来的:“就这样大的一点芽,当时就要80元一个!”老李指着他的“园宝”说。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