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朱新礼回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往事:我一点都不埋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65票  浏览19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14:44


  
  自我归位
  
  不过,现在汇源所能做的最大改变,仍旧是如何“解放”朱新礼。
  
  事实上,朱新礼在公司内部并非以和蔼可亲著称,即使是对元老,也会有很“凶”的时候。熟悉朱新礼的人,又都知道他“刀子嘴,豆腐心”。赵金林认为典型的事例有两个,一个是地方政府的“人情投资”,曾有山东某地邀请汇源投资,朱新礼考察后也认为投资并不合适,但转念一想,汇源毕竟是“山东出来的企业”,还是不顾劝阻,投了。另一个例子是,有名员工曾在汇源“四进四出”,外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朱认为,出去再回来的,会更珍惜机会。在赵金林的记忆中,朱新礼似乎没有主动开口辞退过哪个员工。
  
  念旧情,朱新礼结交了许多朋友,积攒了好口碑,让他在遇到困难时总有人“拉他一把”,但也给他在企业管理上制造了难题。汇源曾被指摘家族式管理,其下属多为山东人和退伍军人,这样的团队对朱新礼和汇源忠心耿耿,但他们织就了人际关系的大网,也困住了汇源。“那些人无法帮助朱新礼完成管理上的需要。”一位和朱新礼交往甚密的官员说。
  
  这些年,朱新礼一直在找这样一个人,“能和我有一些碰撞的人,他应该更有个性一点”。这本花名册上曾经出现过为赴港上市请来的首席财务官吴育强、曾被统一集团派驻汇源,后加盟健力宝又返回汇源的李文杰,但最终都并非朱要找的“MrRight”。
  
  2012年11月,朱新礼找到了苏盈福。这个马来西亚华人曾是李锦记的CEO,以“杀尽官僚”的管理风格著称。
  
  当外界还在猜测朱新礼到底能给他多大的权力和支持时,苏盈福已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过去汇源按照事业部划分组织架构,苏盈福上任两个月后,撤掉了所有事业部;朱新礼将市场分为二十个大区,并成立了七个特区,苏盈福解散了七个特区,重新将市场划分为七个大区。苏还非常关注利润,要求销售人员砍掉影响利润的环节。
  
  “他在销售方面的能力绝对超过汇源所有销售人才,包括我。我给他的授权空间也很大。”苏盈福的铁腕做派,得到了朱新礼赞赏和支持。后者招聘新人年薪给到百万,朱新礼也不过问。他只是告诉苏盈福,如果遇到问题、有困惑,就去找他。
  
  在苏盈福上任之初,朱新礼就已经在内部打了预防针:“老员工跟着汇源一路走过来,都是有功之臣,但不准居功自傲,要谦虚求教;新员工,不论出身,到汇源是一个新开始,也不要当救世主,否则立刻给我走人。”说到此,他总是挂着笑容的脸难得拉了下来。
  
  对苏盈福不想再用的员工,朱新礼也会充当缓冲带,将其调到其它机构,“把谁裁掉,我觉得都太残酷了,我不愿意那样做。调开,矛盾就解决了。”
  
  赵金林认为苏正在努力适应汇源:“在中国做企业,毕竟有中国的特色,不仅是做企业,你要对整个的这种环境、文化,包括方方面面的关系可能都得考虑进来,怎么样把你那套做法和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色联系起来、融合起来,这是需要去解决的。现在看来,他也正在逐步认识这个问题。包括这次所谓的瞎果风波,他考虑问题,处理问题,也还是比较细的。”
  
  但外界依然不无担心,做饮料,苏盈福过去并无经验,为何放心把汇源果汁交给这个人?“知道为什么吗,”朱新礼用大拇指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自信。”
  
  “哪怕汇源被我新招来的人折腾死了,我也认。(说明)我没有把他沟通好,控制好,把他协调好,但我觉得我还是有这个能力的。”朱新礼说。
  
  已经61岁的朱在公众场合总是一头黑发。但这次出现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他没有掩饰自己的白发,“头发怎么白了?过去把信心留给了你们,现在我把信心收回来了,留给我自己了。”又是典型的朱氏自嘲。
  
  当记者问及,针对过去产品线“摊子铺得太大”的弊端,在苏盈福上任后,朱新礼是否准备彻底做做减法?朱新礼停顿了一下说:“现在要加法减法一起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