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惠民富农 做大做强天水果品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天水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43票  浏览11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31日 14:18


  
  形成合力
  
  合作社增强果品竞争实力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只有抱成团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实力。成立果品种植合作社的实践,让我市的广大果农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早在上世纪末,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铺村的一些农户已经在花牛镇的南山坪操务苹果树了。2005年,大家看到要通过操务苹果致富,不抱成团儿不行,便由22名果园务作能手出面承包了2280亩土地,建成了麦积区首个规模化优质花牛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同时,成立了《花牛镇南山苹果协会》,由协会给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使苹果生产有了很大的起色。直到2008年,注册成立了《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后,该村果农的苹果经销才彻底融入了大市场。
  
  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这个标准化示范园引导果农合理栽培、科学管理,带动了周边马跑泉、甘泉等4个乡镇23个村万余人种植苹果,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目前,以这个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为核心,已经建成了麦积区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标准化基地,新老果园总面积现已逾10万亩。基地完全发挥效益后,预计人均果园面积2.2亩,年产值可达到3.5亿元,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0元以上。
  
  看到合作社成立后种植花牛苹果的经济收入逐年攀升,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秘书长武利军感触颇深。他说:“随着现代农业向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原来那种果农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了。因为,不形成合力,果农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处于‘弱、散、小’的境地。而有了合作社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生产互动、风险共担,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强了不少。”
  
  麦积区社棠镇下曲葡萄的发展莫不如此。2008年8月份,《麦积区绿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吸引了该村523名果农入会。合作社先后建立了高产精品果园、特色产业科普园,建成1.8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年产葡萄2.8万吨,并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乡镇发展葡萄10余万亩,成为甘肃省首家万亩果品示范基地。
  
  “合作社依托果品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在促进果农增收,带领果农致富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加快果农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想通过培育果园奔小康,离了合作社确实不行。”
  
  谈及合作社的好处,该村党总支委员李满顺感受很深。
  
  至目前,全市共注册果品专业合作社510个,注册人数17000人,成立果业协会60个。由协会联合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积极为果品产业建设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了全市特色优势果品产业的“订单”式生产,初步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
  
  贮藏保鲜
  
  气调库让果品升值

  
  建起气调库贮藏果品,让果品通过反季节销售实现升值,亦是我市果品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
  
  秦安县郭嘉镇槐庙406户农户中,几乎家家都有果园,3200亩土地中,果园面积已经占到了60%以上。粗略估计,这几年全村仅卖苹果这一项的年收入便不低于一千万元。他们收入不菲的原因除果农日益重视科技、靠合作社护航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还于在他们建起了气调库贮存苹果,实现综合收入。
  
  果农李军娃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随着槐庙村气调库群渐渐有了名声,除了秦安本地的苹果外,方圆秦州、麦积乃至于兰州、静宁的苹果都运来了,根本不用担心气调库会空下来。”
  
  浙江客商刘先生对记者说:“以前,我收购到苹果后运到北京贮存,不仅库存费用大,而且入库、出库倒腾几次,额外花费的费用也不小。可现在这里有了贮存量很大的气调库就方便多了。收购到苹果后可以直接贮存到当地的气调库保鲜。从当年收购贮存苹果之日起到次年的六·一之前,只要浙江市场苹果价位可以,需要上货之时,我一个电话打到槐庙村的经纪人处,他们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装车,将苹果运到浙江,通过反季节销售,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事实上,针对果品产业发展实际,我市这些年采取政府引导、以奖代补、招商引资等形式,引导果品营销大户新建各种贮藏保鲜设施,加快了果品贮藏保鲜库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果品滞销问题。到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气调库25座、恒温库132座、简易库149座,果品贮藏能力达到53.39万吨。
  
  除此之外,我市果品产业的发展,还与出台惠民政策、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高度重视果品宣传推介和品牌保护工作等密切相关。
  
  早在2010年,由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天水市扶持果品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下拨果品产业扶持资金215万元(发改项目),2011年下拨320万元,2012年下拨400万元。当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天水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后,从当年起市财政安排5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以后每年按15%幅度增长,采取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有效加快了全市果品龙头企业建设的步伐。
  
  我市多次组团参加全国大型推介会,提高了我市果品知名度。花牛苹果、天水核桃、秦安蜜桃等果品多次获奖,对展示和宣传我市果品产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水市果品产业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秦州、麦积、秦安、甘谷、清水等县区的川道区及半山区发展优质元帅系苹果、富士苹果、桃、大樱桃、葡萄、早酥梨、花椒等树种;在高海拔地区发展核桃、杏等树种的区域发展规划。确定了以规模建园为基础,以新技术推广为保障,以果园经济效益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以花牛苹果为主,兼顾蜜桃、葡萄、大樱桃、花椒、核桃特色产业的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推介,走品牌化鲜果营销、果品加工和出口创汇路子的发展思路,为全市果品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蓝图鼓舞人心,绘就要靠实干。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的天水人民一定会树精品意识,走大品牌规模化产销路子,做大做强以花牛品牌为代表的果品产业,把天水果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再创天水果品新辉煌!
  
  ◤喜获丰收▼示范果园
  
  现场指导
  
  科技培训
  
  宣传推介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