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连城四堡从水蜜桃之乡变迁到果品营销乡
水蜜桃属于季节性水果,销完水蜜桃之后,乡党委、政府就顺势引导这支千人水果销售队伍为全国各省的水果当起了“帮销员”,号称“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每年销售果品10余万吨,收入1000多万元。
“今年仅营销水果,就赚了3万多元,我把家里的房子增建到三层,现在正全面装修呢。”2010年9月底,连城县四堡乡水果营销大户邹海辉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该乡党委书记陈发辉说:水蜜桃之乡四堡,种植水蜜桃等果树1.1万多亩,该乡水果营销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水果营销队伍50多支,从业农民1000余人,负责当地水蜜桃营销。水蜜桃属于季节性水果,销完水蜜桃之后,乡党委、政府就顺势引导这支千人水果销售队伍为全国各省的水果当起了“帮销员”,号称“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每年销售果品10余万吨,收入1000多万元。
做大产业:从3棵桃树到万亩桃园
“种植水蜜桃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这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在双泉村的一片水蜜桃林里,我们见到了改革开放后,四堡乡敢于吃“螃蟹”、第一批种植水蜜桃的该村老党员邹海滨,他高兴地向我们说起3棵桃树的故事——
四堡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团结、双泉等村,村集体就种植了几百亩水蜜桃,所产的水蜜桃汁多味甜,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桃树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砍了。四堡供销社退休老干部邹降苍看到一棵棵桃树被砍掉,为了不让四堡水蜜桃这个优质品种绝种,他冒着被“造反派”批斗、关牛棚的危险,在自家院子里偷偷种下3棵水蜜桃树,在他的精心呵护和巧妙伪装下,这3棵树幸运地留存了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古老的山乡重焕生机。上世纪80年代初,四堡乡党委、政府积极为广大农民寻找致富路,引导大家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上山种果树。邹海滨就在村里的自留山上试种了300多株水蜜桃树。1985年,这300多株桃树结出累累硕果,1.5万多公斤水蜜桃一上市就受到青睐,价格一路上升,最高达到每公斤7.6元。这一年,邹海滨的水蜜桃赚了4万多元。群众看到甜头后,当年底,各村的许多农民纷纷上山种植水蜜桃。
为打响水蜜桃品牌,做大水蜜桃产业,四堡乡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果农参加市里和省里的果品评比活动,连续几年获得了第一名,博得了“水蜜桃之乡”的美誉,也带动了水蜜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全乡共种植水蜜桃1.1万多亩,仅双泉村就种了3000多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亩桃林,水蜜桃成了四堡人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组建合作社:攥紧拳头闯市场
“做大水蜜桃产业,营销很关键!”四堡乡双泉村党支书邹立根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水蜜桃产量的急剧增长,桃子大量上市后,在四堡及周边乡镇零星叫卖根本卖不动了,价格也跌得很低,卖不完的果子烂了就只好全部倒掉。邹立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和村里的党员们决定主动出击闯市场,解决销路问题。听说龙岩有个水果批发市场,他们带着几筐水蜜桃来到这个市场,桃子刚摆好就有人上前问价,那人拿了个桃子尝了尝,竟一下就把几箩筐桃子全买走了。看到桃子有销路了,邹立根和三个兄弟每人凑了5000元钱,回村里收桃子,雇车运到龙岩中心城区卖,村里的桃子收完了就到邻村去收。从此,四堡的水蜜桃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效仿,陆续成立了营销小组,做起水果生意。此后几年,营销队伍越来越多。
2006年,为做大做强四堡果品产业,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双泉村邹海彪等人联合120户果农,组建了鳌峰果品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设有总调度、总指挥,下设8个组,各组采购、运输、营销都有专人负责。如今,该社在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8个省100多个市县建立了销售网络。每年,该合作社组织外销水果1800多万吨,为社员们增收100多万元。现在,该合作社社员成为当地发展水果产业的致富带头人。
创新思维:从“自销”到“帮销”
“这一个星期我在广东惠州销售水果,收入了几万元。太感谢果品专业合作社了。”日前,连城县四堡乡双泉村果品专业合作社社员邹志信从惠州回到家里,逢人便高兴地说。
其实,水蜜桃盛产期过后还能够销这么多水果、赚这么多的钱,那是因为:邹志信现在销售的可不光是四堡水蜜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四堡鳌峰果品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队伍如今已发展到1000余人。水蜜桃的销售从此不再难。可是,由于水蜜桃属于季节性水果,销完水蜜桃之后,这支队伍就“闲”了下来。所以,乡党委、政府就顺势引导这支千人水果销售队伍为全国各地的水果当起了“帮销员”。
三明市宁化华侨农场盛产茜选水蜜桃,四堡鳌峰果品合作社每年与其签订水果购销协议,为其销售水果,今年该农场专门召开果品盛宴交流会,对四堡水果合作社的社员进行表彰。
在日常营销中,合作社成员还互通有无,互帮互助。湖北枣阳市新市镇的苹果最早上市,今年5月,苹果市场行情看好,合作社第一组成员苦于没有资金,第七组的人了解到情况后马上调给他们10余万元,解决燃眉之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他们就销售了300余万公斤油柰以及大量蜜柑、水蜜桃、芙蓉李、苹果等果品。
信息渠道畅通,财源滚滚而来。去年端午节,广东普宁市场上的桃子成了人们的抢手货。今年端午节,邹海辉等人想运送果品到“老地方”销售,从山东临沂到普宁的途中,他突然接到营销人员的电话,称惠州的桃子已断货,要速调果品。邹海辉赶忙改变方向,将1万多公斤的水果连夜调到惠州,结果被当地市民抢购一空,最高售价达每公斤7.6元。邹海辉高兴地说:“以前各干各的,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太好了,这一车货赚了近两万元。”如今,该社在家里有人坐镇指挥,在外面有专门的营销队伍。单单在广东就有40多人分布在广州、惠州、深圳等地。
“我们六人组成的山东省临沂市水果营销小分队,今年销售已水果50多万公斤,每人实现盈利5万多元。”该乡双泉村的水果营销户邹海福高兴地说。
“今年仅营销水果,就赚了3万多元,我把家里的房子增建到三层,现在正全面装修呢。”2010年9月底,连城县四堡乡水果营销大户邹海辉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该乡党委书记陈发辉说:水蜜桃之乡四堡,种植水蜜桃等果树1.1万多亩,该乡水果营销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水果营销队伍50多支,从业农民1000余人,负责当地水蜜桃营销。水蜜桃属于季节性水果,销完水蜜桃之后,乡党委、政府就顺势引导这支千人水果销售队伍为全国各省的水果当起了“帮销员”,号称“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每年销售果品10余万吨,收入1000多万元。
做大产业:从3棵桃树到万亩桃园
“种植水蜜桃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这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在双泉村的一片水蜜桃林里,我们见到了改革开放后,四堡乡敢于吃“螃蟹”、第一批种植水蜜桃的该村老党员邹海滨,他高兴地向我们说起3棵桃树的故事——
四堡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团结、双泉等村,村集体就种植了几百亩水蜜桃,所产的水蜜桃汁多味甜,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桃树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砍了。四堡供销社退休老干部邹降苍看到一棵棵桃树被砍掉,为了不让四堡水蜜桃这个优质品种绝种,他冒着被“造反派”批斗、关牛棚的危险,在自家院子里偷偷种下3棵水蜜桃树,在他的精心呵护和巧妙伪装下,这3棵树幸运地留存了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古老的山乡重焕生机。上世纪80年代初,四堡乡党委、政府积极为广大农民寻找致富路,引导大家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上山种果树。邹海滨就在村里的自留山上试种了300多株水蜜桃树。1985年,这300多株桃树结出累累硕果,1.5万多公斤水蜜桃一上市就受到青睐,价格一路上升,最高达到每公斤7.6元。这一年,邹海滨的水蜜桃赚了4万多元。群众看到甜头后,当年底,各村的许多农民纷纷上山种植水蜜桃。
为打响水蜜桃品牌,做大水蜜桃产业,四堡乡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果农参加市里和省里的果品评比活动,连续几年获得了第一名,博得了“水蜜桃之乡”的美誉,也带动了水蜜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全乡共种植水蜜桃1.1万多亩,仅双泉村就种了3000多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亩桃林,水蜜桃成了四堡人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组建合作社:攥紧拳头闯市场
“做大水蜜桃产业,营销很关键!”四堡乡双泉村党支书邹立根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水蜜桃产量的急剧增长,桃子大量上市后,在四堡及周边乡镇零星叫卖根本卖不动了,价格也跌得很低,卖不完的果子烂了就只好全部倒掉。邹立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和村里的党员们决定主动出击闯市场,解决销路问题。听说龙岩有个水果批发市场,他们带着几筐水蜜桃来到这个市场,桃子刚摆好就有人上前问价,那人拿了个桃子尝了尝,竟一下就把几箩筐桃子全买走了。看到桃子有销路了,邹立根和三个兄弟每人凑了5000元钱,回村里收桃子,雇车运到龙岩中心城区卖,村里的桃子收完了就到邻村去收。从此,四堡的水蜜桃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效仿,陆续成立了营销小组,做起水果生意。此后几年,营销队伍越来越多。
2006年,为做大做强四堡果品产业,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双泉村邹海彪等人联合120户果农,组建了鳌峰果品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设有总调度、总指挥,下设8个组,各组采购、运输、营销都有专人负责。如今,该社在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8个省100多个市县建立了销售网络。每年,该合作社组织外销水果1800多万吨,为社员们增收100多万元。现在,该合作社社员成为当地发展水果产业的致富带头人。
创新思维:从“自销”到“帮销”
“这一个星期我在广东惠州销售水果,收入了几万元。太感谢果品专业合作社了。”日前,连城县四堡乡双泉村果品专业合作社社员邹志信从惠州回到家里,逢人便高兴地说。
其实,水蜜桃盛产期过后还能够销这么多水果、赚这么多的钱,那是因为:邹志信现在销售的可不光是四堡水蜜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四堡鳌峰果品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队伍如今已发展到1000余人。水蜜桃的销售从此不再难。可是,由于水蜜桃属于季节性水果,销完水蜜桃之后,这支队伍就“闲”了下来。所以,乡党委、政府就顺势引导这支千人水果销售队伍为全国各地的水果当起了“帮销员”。
三明市宁化华侨农场盛产茜选水蜜桃,四堡鳌峰果品合作社每年与其签订水果购销协议,为其销售水果,今年该农场专门召开果品盛宴交流会,对四堡水果合作社的社员进行表彰。
在日常营销中,合作社成员还互通有无,互帮互助。湖北枣阳市新市镇的苹果最早上市,今年5月,苹果市场行情看好,合作社第一组成员苦于没有资金,第七组的人了解到情况后马上调给他们10余万元,解决燃眉之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他们就销售了300余万公斤油柰以及大量蜜柑、水蜜桃、芙蓉李、苹果等果品。
信息渠道畅通,财源滚滚而来。去年端午节,广东普宁市场上的桃子成了人们的抢手货。今年端午节,邹海辉等人想运送果品到“老地方”销售,从山东临沂到普宁的途中,他突然接到营销人员的电话,称惠州的桃子已断货,要速调果品。邹海辉赶忙改变方向,将1万多公斤的水果连夜调到惠州,结果被当地市民抢购一空,最高售价达每公斤7.6元。邹海辉高兴地说:“以前各干各的,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太好了,这一车货赚了近两万元。”如今,该社在家里有人坐镇指挥,在外面有专门的营销队伍。单单在广东就有40多人分布在广州、惠州、深圳等地。
“我们六人组成的山东省临沂市水果营销小分队,今年销售已水果50多万公斤,每人实现盈利5万多元。”该乡双泉村的水果营销户邹海福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