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百万斤滞销芭乐 压苦果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厦门网-厦门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2票  浏览1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31日 13:00

  ■硕果结上枝头,愁绪却爬上眉头。

  今年芭乐每亩增产2000斤,同安汀溪造水村300户果农更加寝食不安,目前正值芭乐产量的最高峰,村里300亩芭乐园约150万斤的芭乐,至今没卖出去,这可急坏了果农。

  文/图 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陈庆益

  窘境

  “到现在只卖出1000多元”

  据了解,早在七八年前,造水村陆续有果农种植台湾品种“珍珠”芭乐,每年收获季节,都有不少果贩前来收购,一点也不用操心芭乐的销路,而今年来的果贩寥寥无几。

  果农郭火炮种了六七亩芭乐,村里数他种植规模最大,几天来,他每天骑摩托车出门3趟,往返同安各镇流动销售,“一趟下来,就这20元,和摩托车油费差不多。”郭火炮抖了抖手里的钱说,“往年这时起码卖了2万多元,到现在只卖出1000多元。”

  果农郭聪家的情况更糟,由于年纪大了,摩托车也骑不动了,至今一粒芭乐也没卖出去,“已准备让果实在树上烂掉,对这一季一点不抱希望。”他说,眼下投入成本一点也没回收。记者了解到,像他家这种情况在造水村并不少见。

  原因

  南安的果贩集体消失

  造水村位于汀溪北部山区,海拔250米左右,周边环绕着几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属于一级水源保护地。芭乐是当地的主打农产品,被列入同安“一村一品”名录,还注册了商标。

  “每年南安的果贩收购了造水村约80%的芭乐。”村委会工作人员郭长青说,已经打听到,今年果贩基本不来了。原来南安及附近一带也种芭乐了,从前年开始种,今年产量算起来应该也很高,果贩不会舍近求远。

  据了解,每年八九月份是芭乐产量的最高峰,目前,造水村全村300亩左右的芭乐园,平均亩产5000斤,总量在150万斤上下。

  郭火炮说,去年芭乐的价格不错,果农们纷纷加强了管理,是今年产量明显增加的一大原因,可果贩的集体消失,则是果农们始料未及的。目前,每斤芭乐统一收购价1元左右,仍鲜有人问津。

  对策

  种反季节芭乐,避开高产期

  造水村郭书记认为,芭乐大量滞销,在于收购渠道单一。

  面对困境,有的果农提出,在每年芭乐高产期,将大部分芭乐花处理掉,错开高产季节,同时改为大棚种植,“把芭乐产量最高的时候推迟到12月份,反季节芭乐的销售自然不成问题。”

  据了解,造水村地处山区,气温比附近村要低5℃左右,早晚温差较大,搞大棚种植具有可行性,不过投入成本较高是果农们最头疼的。

  另有果农提出,将水果芭乐与农家乐结合起来,旅游带动销售,造水村自然环境优美,古树、古厝远近闻名,“鸡鸭都喜欢吃芭乐,如果用芭乐作为食物进行养殖,那就是‘芭乐鸡’或者‘芭乐鸭’了,又将是一种特色农产品。”

  不仅如此,针对造水村土壤偏酸性的情况,目前,造水村还启动了土壤改良计划,使出产的芭乐甜度更高,口感更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