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贵州毕节橙满园 致富亟待水利投资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1票  浏览17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9月28日 13:22
  中广网毕节9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以前住茅草房,88年开始种橙子,现在盖了白墙灰瓦的两层小楼。种了一千棵果树,年景好,年收入在10万左右。
  
  站在白墙灰瓦的两层小楼前,一户村民介绍了他家的变化,新房子和一旁他舍不得拆的破旧土坯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种果树让橙满园的人均收入翻了25倍
  
  橙满园村村长张安福热情的招呼大家都尝尝他们这不用洗就能吃的、现摘的苹果。村长说:“他们的土地太瘦了。薄薄十几厘米的土层下尽是石头,这种在贵州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让过去的橙满园村‘一年种粮只够半年吃,剩下半年吃野菜'。90年后大规模种了果树,日子才好过了”。
  
  我们的土地太瘦了,过去种包谷,种一年只够半年吃,我今年44岁,以前没粮食,就只能吃野菜,90年后,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果树,日子才好过了。
  
  橙满园属于清水铺镇,清水铺镇党委书记肖玉明说,种果树不仅让橙满园的人均收入翻了25倍,而且也保护了生态、解决了水土流失的大问题。
  
  肖玉明:橙满园,咱们就是果蔬产业。87年咱们人均收入是196块钱,10年咱们已经超过4500元了。87年,森林覆盖率还不到19.5%,如今,森林覆盖率已经到88.32%了。咱们每一寸土地上都是森林,都是果树。以前没种果树,咱们这是三跑土,跑水、跑肥、跑土,现在是农民的绿色银行。水土流失从97年的一万零二百八十亩到现在的两百亩。
  
  肖书记喜欢说:“橙满园的果树铺满了山坡”。一个“铺”字,非常形象的描述出:橙满园漫山遍野都是果树。夏橙、脐橙椪柑、雪橙,还有苹果、梨等等,橙满园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水果,让橙满园的村民脱贫致富、喜上眉梢。但在今年的大旱面前,仍然改变不了看天吃饭的村民们还是犯了愁。在果园的路边,一位80多岁的老爷子正带着两个小孙女接山泉水,小姑娘正小心翼翼的一滴一滴用瓢接着水。老爷爷说,他们的水库没水喝了。
  
  老爷爷说:只能在这接水,只能去赤水河挑,水库里已经没水喝了。

  "脚下流着赤水河 半坡人家没水喝" 亟待水利投资
  
  连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果树的浇灌更是顾不上了。张安福村长心疼的说:“因为大旱,今年果树减产高达九成。树上结的橙子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拳头大小,如今却只有兵乓球那么大”。
  
  张村长:现在我们人畜喝水,都是到赤水河里去取。树嘛,现在顾不上了。今年我们收入最多只是10%。今年干旱,我们损失特别重。土地瘦一点的地方,树都开始死了,果树死亡在5%左右了。
  
  在当地,有句俗话说:脚下流着赤水河、半坡人家没水喝。半山坡上的橙满园村离脚下的赤水河,不过6公里远,却只能看着果树干死了5%。张村长说:“其实不是没办法,但是他们没钱买设备抽水上来”。
  
  张村长:如果能把赤水河的水抽到山顶,即使今年这种百年不遇的大旱,我们也能够丰收。现在的难度就是没有钱,希望上面能给我们投资。技术上没有难题,水利水电院已经给我们规划了,抽水上来可能要4百多万。
  
  对清水铺镇和橙满园村来说,4百万确实是一个大数字。但是对于他们脚下的宝藏来说,这却并不是是问题。肖书记说:“橙满园村所处地区矿产丰富,光铜矿一项,已探明的就有上千万吨,而且还有铁矿、煤矿等大量矿藏。随便哪一项拿出来开发,橙满园的致富能力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上一个台阶,他们也不至于没钱搞水利、眼睁睁的看着果树受旱。但是,脚底下流淌着赤水河,既是村民们的母亲河,也是“国酒河”。一旦搞矿产开发,赤水河很可能被污染,国酒茅台也很难再清澈甘甜。”所以尽管眼前有很多困难,清水铺镇党委书记肖玉明仍然表示:“他们会坚持自己的绿色发展路线:种果树、包民富、保青山、留后路”。
  
  肖玉明:种果树、包民富、保青山、留后路。这就是橙满园村的发展策略。我们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记者:这个政策坚持多久了。肖玉明:到现在20多年了。记者:还能坚持吗?肖玉明:那肯定还会坚持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