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水果行业协会制定2010年至2012年科普工作规划
日前,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2010年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水果行业协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思路,制定2010年至2012年的工作规划,争取更大的成绩。
协会将以促进果农增收、果业增效为目标,紧紧围绕水果技术管理和产品营销流通,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科普工作,引领果农进行果树品种结构调整,组织果农学习科学管理和开拓产品市场,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行“协会+基地+果农”的运作模式,走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之路,推动全县果业发展。
一、完善科普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一是加强协会科普场所建设,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站,为会员提供学习科学、学习文化、学习技术的平台。设立培训教室,增加教学设备。规范运作,学章程,定制度,从技术培训、品种引进、果树栽培、果园管理到产品销售全方位对会员和果农培训,规范和培训果农使用果树专用肥、生物叶面肥、无公害农药的规程和技术,打造无公害水果基地和水果品牌。规范阅览室,订阅《南方科技报》、《南方果树》、《果农之友》等科普期刊,购买《无公害水果标准化技术》、《葡萄新品种及栽培技术》、《果树高产栽培技术》等多种科技书籍,开设科普专栏,发放技术资料等,大力开展“果树栽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知识”等科技宣传,不断提高果农的科学素质,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果树栽培专家到协会给会员讲课,“手把手”传授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果农生产技术水平,为水果业的发展夯实了技术基础。二是组织会员参加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等活动,培植辐射广、带动性强的重点户、专业户、科普示范户,发现和培养水果种植能人、示范作用强的“乡土人才”队伍,组建协会科普工作技术专业队伍。开展生产技术交流活动,积极为果农提供各种服务。
二、建立健全协会科普网络。一是聘请区内外水果专家为协会科普顾问;二是建立由协会技术人员组成的协会科普工作专门小组;三是选派水果生产技术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点指导;四是建立协会科普实验示范户;五是建立协会信息网络平台,实施宽带入户工程,使果农通过信息高速路实现技术信息交流、发布水果供求信息,掌握水果种植新技术、新产品。
三、推进水果技术的普及,促进果业的壮大和发展。围绕“优果工程”,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果业效益和果农增收为中心,以加强科普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对会员、果农的科学文化教育和培训。开展“优果工程”科普讲座、“优果工程”图片展、“优果工程”技术入户活动,发放种果技术资料,不断普及水果种植知识,力争年内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2012年培训累计人数超过20000人次,确保实现一个水果生产农户有一人以上能掌握基本的水果生产技术,全县发展优质水果种植达万亩以上。
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建品牌,促进果业效益向深层次发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争取每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2个。积极探索和研究水果产品加工技术,拉长水果产业链,促进果业效益向深层次发展,最终建立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品牌,增强协会的吸引力,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形成主导当地经济的优势产业。(覃庆鹏 潘启寿)
协会将以促进果农增收、果业增效为目标,紧紧围绕水果技术管理和产品营销流通,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科普工作,引领果农进行果树品种结构调整,组织果农学习科学管理和开拓产品市场,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行“协会+基地+果农”的运作模式,走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之路,推动全县果业发展。
一、完善科普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一是加强协会科普场所建设,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站,为会员提供学习科学、学习文化、学习技术的平台。设立培训教室,增加教学设备。规范运作,学章程,定制度,从技术培训、品种引进、果树栽培、果园管理到产品销售全方位对会员和果农培训,规范和培训果农使用果树专用肥、生物叶面肥、无公害农药的规程和技术,打造无公害水果基地和水果品牌。规范阅览室,订阅《南方科技报》、《南方果树》、《果农之友》等科普期刊,购买《无公害水果标准化技术》、《葡萄新品种及栽培技术》、《果树高产栽培技术》等多种科技书籍,开设科普专栏,发放技术资料等,大力开展“果树栽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知识”等科技宣传,不断提高果农的科学素质,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果树栽培专家到协会给会员讲课,“手把手”传授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果农生产技术水平,为水果业的发展夯实了技术基础。二是组织会员参加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等活动,培植辐射广、带动性强的重点户、专业户、科普示范户,发现和培养水果种植能人、示范作用强的“乡土人才”队伍,组建协会科普工作技术专业队伍。开展生产技术交流活动,积极为果农提供各种服务。
二、建立健全协会科普网络。一是聘请区内外水果专家为协会科普顾问;二是建立由协会技术人员组成的协会科普工作专门小组;三是选派水果生产技术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点指导;四是建立协会科普实验示范户;五是建立协会信息网络平台,实施宽带入户工程,使果农通过信息高速路实现技术信息交流、发布水果供求信息,掌握水果种植新技术、新产品。
三、推进水果技术的普及,促进果业的壮大和发展。围绕“优果工程”,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果业效益和果农增收为中心,以加强科普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对会员、果农的科学文化教育和培训。开展“优果工程”科普讲座、“优果工程”图片展、“优果工程”技术入户活动,发放种果技术资料,不断普及水果种植知识,力争年内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2012年培训累计人数超过20000人次,确保实现一个水果生产农户有一人以上能掌握基本的水果生产技术,全县发展优质水果种植达万亩以上。
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建品牌,促进果业效益向深层次发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争取每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2个。积极探索和研究水果产品加工技术,拉长水果产业链,促进果业效益向深层次发展,最终建立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品牌,增强协会的吸引力,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形成主导当地经济的优势产业。(覃庆鹏 潘启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