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果缘何海外“香”?
7月30日,对于祁县麒麟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建江来说,是值得记住的一天。
这一天,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别与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太原签署《关于促进山西优质水果供澳合作备忘录》和《关于晋鲁两地实施直通放行合作备忘录》。“这实在是个好消息。”于建江有些激动。
于建江从2007年开始专做酥梨出口生意,5年的辛苦经营,他成了当地有名的“梨老板”,现在的规模,可以说是“春天梨花满山开”,一到收获季节,果园周边都是果香。仅此一项,于建江5年赚了四五百万元。
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山西水果目前已获准向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墨西哥、智利、南非、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出口,每年出口水果30万吨。“这个数字以后还会增加。”于建江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自己种的梨能够拥有更大更好的市场。而两份《备忘录》的签署,无疑让于建江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出口水果获利大
41岁的于建江是祁县昭馀镇西关村人。说到自己的酥梨出口“生意经”,他一脸自信:2005年他注册的祁县麟麟果业有限公司是晋中市首家拥有自主经营进出口权的酥梨经销企业。2007年,他开始做酥梨出口业务,当年出口酥梨3000吨,主要销往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于建江现建有出口酥梨备案基地2200多亩,其中,他本人承包的梨树200多亩,雇请20多个村民施肥、锄草、浇水、剪枝、打药等。“俺的梨儿从不愁卖,全部用于出口。”据知情人透露,最近这几年,他每年出口的几百万公斤酥梨多数是给老客户供货。2011年,他的酥梨出口收入达到150万美元。
“从去年12月至今年6月,俺们共往泰国、马来西亚两个国家发了30个货柜的酥梨,一个货柜1720件。出口水果利润大,打个比方,国内的梨价行情在2元/公斤左右,出口价每公斤就能卖到3元/公斤~3.2元/公斤以上。”祁县华裕果业有限公司的“少东家”任丽刚说。
水果出口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果农。果价高,不愁销路。“俺种梨儿有10多年了,以前种梨属于‘瞎种’,一年也挣不下几个钱。现在干啥都讲究科学了,这种梨的道道可真不少。在检验检疫部门和果业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标准化种植的梨产量高、质量好,这两年,俺每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古县镇闫漫村村民程师傅乐呵道。
祁县果业中心主任李国斌介绍,该县现建有出口优质酥梨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基地两万亩。基地生态良好无污染,管理标准高,实现了从生产、包装到出口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是我省质量、效益双赢的酥梨样板园。祁县酥梨除具有独特的品质优势外,还得益于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运作,并涌现出一批专业村、专业户。今年上半年,经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我省出口鲜梨212批、5283.5吨,货值41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30.4%、120%、66.7%。
除了酥梨,我省出口的水果还有苹果、鲜桃、葡萄。7月27日,经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我省89批、4585吨、货值444万美元的鲜桃成功出口哈萨克斯坦。这是我省运城市的鲜桃首次进入国际市场,使当地果农每亩果园较去年增加收入1.4万元,创下水果出口历史新高。
水果“达标”方可出口
“水果顺利出口或出境并不容易,除了对出口基地有很高要求,对种植规模、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以及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处长吕彦彬说。比如,水果出口基地的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连片种植;周围无影响水果生产的污染源;有专职或者兼职植保员负责果园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等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用化学品使用管理、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内容;近两年未发生重大植物疫情和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等。
欧盟对水果质量要求特别严格,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质量标准,称之为“从地头到餐桌”的管理,产品品质、包装、标签、生产环境都有明确要求,生产工艺、经验甚至水果采收后的处理也很重要。“想让自家种的水果走出去,首先要符合人家提出的各项标准。事实上,我省一直在努力缩小与海外的质量差距,建设了一批出口优质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在果品的质量控制、加工、包装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高端市场都在我省增加新鲜水果的进口就是一个证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山西水果生产有自身的优势。”吕彦彬如是说。
祁县、运城、临汾是我省水果出口的主产地;其中,运城市是我省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为了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质量管理,保证出口水果质量,我省在这些区域推行专业合作社水果出口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加工企业与果农之间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祁县古县镇闫漫村村民马师傅告诉记者,自从与合作社合作以后,他们在果树的栽培和种植方面省了不少心,每到水果生长的关键环节,技术人员便会到地里与果农进行面对面交流,向他们讲解果树栽培的方法,教他们如何控制药量、如何修剪枝头等。
“标准化栽培、无公害生产、规范化管理,使水果生产的质量安全处于全程的可监控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尽管出口水果的种植条件很严苛,但并未令于建江却步。“好产品才有市场。”这是于建江经营5年水果出口生意最深刻的体会。
3水果出口需过“三关”
满山的梨树上套着纸袋,不时可见悬在树梢的黄色粘板、三角形纸盒,挂在电线杆上的杀虫灯等。这是8月7日在祁县古县镇闫漫村看到的一幕。
祁县果业中心主任李国斌介绍,黄色粘板、三角形纸盒等用的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黄板上粘的是梨实蜂;三角形诱捕器里放了诱剂,用来诱捕潜叶蛾。过去每逢水果病虫害,果园内不得不大量用药。现在,他们推广果树种植绿色防控综合技术,防治病虫害效果明显。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已成为确保果品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尽管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果农的投入成本有所增加,但在市场上却获得了更多的收益。”李国斌说。
吕彦彬介绍,因水果属于携带和传播有害生物风险较高的产品之一,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对水果的农药残留、果品加工质量和检验检疫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省的水果出口必须过这“三道关”。该局每年都要对出口水果主产区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残留监控,如在每年水果采摘前和9月底水果入库前,该局组织果树病虫害专家对出口水果注册果园和各加工厂进行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的水果禁止进入加工厂。针对这些国家提出的不同的进口水果检验检疫要求,该局还组织省农业厅、农科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进行水果出口风险分析研究,积极提出应对意见和防控措施。
截至目前,山西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803.5万亩,总产量高达572万吨。其中,苹果种植面积510万亩,产量468万吨,位列全国第三;梨种植面积132万亩,产量35万吨,位列全国第六。从2009年到现在,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政府的积极努力,山西的苹果、酥梨、鲜桃、葡萄先后通过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检验检疫准入考核,成功打入了国外高端市场。“两份《备忘录》的签署,不仅为山西出口水果企业减轻了负担,减少了通关环节,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果品的档次和品质,让更多山西水果打开国际市场,走向海外。”吕彦彬说。
这一天,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别与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太原签署《关于促进山西优质水果供澳合作备忘录》和《关于晋鲁两地实施直通放行合作备忘录》。“这实在是个好消息。”于建江有些激动。
于建江从2007年开始专做酥梨出口生意,5年的辛苦经营,他成了当地有名的“梨老板”,现在的规模,可以说是“春天梨花满山开”,一到收获季节,果园周边都是果香。仅此一项,于建江5年赚了四五百万元。
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山西水果目前已获准向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墨西哥、智利、南非、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出口,每年出口水果30万吨。“这个数字以后还会增加。”于建江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自己种的梨能够拥有更大更好的市场。而两份《备忘录》的签署,无疑让于建江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出口水果获利大
41岁的于建江是祁县昭馀镇西关村人。说到自己的酥梨出口“生意经”,他一脸自信:2005年他注册的祁县麟麟果业有限公司是晋中市首家拥有自主经营进出口权的酥梨经销企业。2007年,他开始做酥梨出口业务,当年出口酥梨3000吨,主要销往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于建江现建有出口酥梨备案基地2200多亩,其中,他本人承包的梨树200多亩,雇请20多个村民施肥、锄草、浇水、剪枝、打药等。“俺的梨儿从不愁卖,全部用于出口。”据知情人透露,最近这几年,他每年出口的几百万公斤酥梨多数是给老客户供货。2011年,他的酥梨出口收入达到150万美元。
“从去年12月至今年6月,俺们共往泰国、马来西亚两个国家发了30个货柜的酥梨,一个货柜1720件。出口水果利润大,打个比方,国内的梨价行情在2元/公斤左右,出口价每公斤就能卖到3元/公斤~3.2元/公斤以上。”祁县华裕果业有限公司的“少东家”任丽刚说。
水果出口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果农。果价高,不愁销路。“俺种梨儿有10多年了,以前种梨属于‘瞎种’,一年也挣不下几个钱。现在干啥都讲究科学了,这种梨的道道可真不少。在检验检疫部门和果业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标准化种植的梨产量高、质量好,这两年,俺每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古县镇闫漫村村民程师傅乐呵道。
祁县果业中心主任李国斌介绍,该县现建有出口优质酥梨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基地两万亩。基地生态良好无污染,管理标准高,实现了从生产、包装到出口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是我省质量、效益双赢的酥梨样板园。祁县酥梨除具有独特的品质优势外,还得益于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运作,并涌现出一批专业村、专业户。今年上半年,经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我省出口鲜梨212批、5283.5吨,货值41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30.4%、120%、66.7%。
除了酥梨,我省出口的水果还有苹果、鲜桃、葡萄。7月27日,经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我省89批、4585吨、货值444万美元的鲜桃成功出口哈萨克斯坦。这是我省运城市的鲜桃首次进入国际市场,使当地果农每亩果园较去年增加收入1.4万元,创下水果出口历史新高。
水果“达标”方可出口
“水果顺利出口或出境并不容易,除了对出口基地有很高要求,对种植规模、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以及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处长吕彦彬说。比如,水果出口基地的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连片种植;周围无影响水果生产的污染源;有专职或者兼职植保员负责果园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等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用化学品使用管理、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内容;近两年未发生重大植物疫情和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等。
欧盟对水果质量要求特别严格,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质量标准,称之为“从地头到餐桌”的管理,产品品质、包装、标签、生产环境都有明确要求,生产工艺、经验甚至水果采收后的处理也很重要。“想让自家种的水果走出去,首先要符合人家提出的各项标准。事实上,我省一直在努力缩小与海外的质量差距,建设了一批出口优质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在果品的质量控制、加工、包装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高端市场都在我省增加新鲜水果的进口就是一个证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山西水果生产有自身的优势。”吕彦彬如是说。
祁县、运城、临汾是我省水果出口的主产地;其中,运城市是我省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为了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质量管理,保证出口水果质量,我省在这些区域推行专业合作社水果出口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加工企业与果农之间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祁县古县镇闫漫村村民马师傅告诉记者,自从与合作社合作以后,他们在果树的栽培和种植方面省了不少心,每到水果生长的关键环节,技术人员便会到地里与果农进行面对面交流,向他们讲解果树栽培的方法,教他们如何控制药量、如何修剪枝头等。
“标准化栽培、无公害生产、规范化管理,使水果生产的质量安全处于全程的可监控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尽管出口水果的种植条件很严苛,但并未令于建江却步。“好产品才有市场。”这是于建江经营5年水果出口生意最深刻的体会。
3水果出口需过“三关”
满山的梨树上套着纸袋,不时可见悬在树梢的黄色粘板、三角形纸盒,挂在电线杆上的杀虫灯等。这是8月7日在祁县古县镇闫漫村看到的一幕。
祁县果业中心主任李国斌介绍,黄色粘板、三角形纸盒等用的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黄板上粘的是梨实蜂;三角形诱捕器里放了诱剂,用来诱捕潜叶蛾。过去每逢水果病虫害,果园内不得不大量用药。现在,他们推广果树种植绿色防控综合技术,防治病虫害效果明显。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已成为确保果品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尽管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果农的投入成本有所增加,但在市场上却获得了更多的收益。”李国斌说。
吕彦彬介绍,因水果属于携带和传播有害生物风险较高的产品之一,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对水果的农药残留、果品加工质量和检验检疫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省的水果出口必须过这“三道关”。该局每年都要对出口水果主产区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残留监控,如在每年水果采摘前和9月底水果入库前,该局组织果树病虫害专家对出口水果注册果园和各加工厂进行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的水果禁止进入加工厂。针对这些国家提出的不同的进口水果检验检疫要求,该局还组织省农业厅、农科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进行水果出口风险分析研究,积极提出应对意见和防控措施。
截至目前,山西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803.5万亩,总产量高达572万吨。其中,苹果种植面积510万亩,产量468万吨,位列全国第三;梨种植面积132万亩,产量35万吨,位列全国第六。从2009年到现在,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政府的积极努力,山西的苹果、酥梨、鲜桃、葡萄先后通过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检验检疫准入考核,成功打入了国外高端市场。“两份《备忘录》的签署,不仅为山西出口水果企业减轻了负担,减少了通关环节,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果品的档次和品质,让更多山西水果打开国际市场,走向海外。”吕彦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