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树卖 “赶场山”大白李“俏”得很
宜宾新闻网7月2日讯(张定英 陆永忠) “这棵李子树结的李子好,我全部要了。”7月1日,在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姜庙村大冲头组(小地名赶场山),来自重庆的刘先生一眼就相中了村民罗仕书家的一棵李子树,当场把这棵李子树上的李子全部买下。
“5元钱1斤,今年我家李子产了3000多斤,收入近2万元。”罗仕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太多,受气候的影响,李子产量虽然比往年减少了近一半,但是价格稳中有升,算起来还是有赚头。“现在我家的李子基本已经销售完了,全是上门订购,很多是把一棵树上的李子全部买了。今年纯收入有1万5千元左右吧。”罗仕书说。
据江安县原生态李子专合社负责人刘亚男介绍,“赶场山大白李”蜚声天府,有三千多年历史,曾是皇家贡品,获得过四川水果大赛奖,被国家农业高等院校教材认定为全国地方良种,其肉质细脆,果汁充足,核小肉厚,完熟离核,品质上乘。“我们注册了‘赶场山’牌李子商标,赶场山李子比一般李子贵了四、五倍,重庆、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的打来订购电话络绎不绝,简直是供不应求,很多农民李子在树上就卖完了。”刘亚男说。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赶场山一带的李子树普遍老化,加上当地农民疏于管理,近10年的时间里没有挂果,“赶场山大白李”濒临灭绝。后来,通过土地整理、改良品种,农业部门加强了技术指导和服务,“赶场山大白李”才逐渐恢复了往日风采,从07年起,连年丰收,1亩最高产量达到5000斤、产值2.5万元,昔日“皇家贡品”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果”。
刘亚兰说,为了提高李子质量,专合社实行统一施肥、统一防虫、统一整体修剪、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并建立了标准化大白李基地。下一步专合社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新发展3000亩大白李,同时围绕李子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提高李子附加值。目前,专合社正在为赶场山大白李申报地理保护标志。
“5元钱1斤,今年我家李子产了3000多斤,收入近2万元。”罗仕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太多,受气候的影响,李子产量虽然比往年减少了近一半,但是价格稳中有升,算起来还是有赚头。“现在我家的李子基本已经销售完了,全是上门订购,很多是把一棵树上的李子全部买了。今年纯收入有1万5千元左右吧。”罗仕书说。
据江安县原生态李子专合社负责人刘亚男介绍,“赶场山大白李”蜚声天府,有三千多年历史,曾是皇家贡品,获得过四川水果大赛奖,被国家农业高等院校教材认定为全国地方良种,其肉质细脆,果汁充足,核小肉厚,完熟离核,品质上乘。“我们注册了‘赶场山’牌李子商标,赶场山李子比一般李子贵了四、五倍,重庆、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的打来订购电话络绎不绝,简直是供不应求,很多农民李子在树上就卖完了。”刘亚男说。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赶场山一带的李子树普遍老化,加上当地农民疏于管理,近10年的时间里没有挂果,“赶场山大白李”濒临灭绝。后来,通过土地整理、改良品种,农业部门加强了技术指导和服务,“赶场山大白李”才逐渐恢复了往日风采,从07年起,连年丰收,1亩最高产量达到5000斤、产值2.5万元,昔日“皇家贡品”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果”。
刘亚兰说,为了提高李子质量,专合社实行统一施肥、统一防虫、统一整体修剪、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并建立了标准化大白李基地。下一步专合社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新发展3000亩大白李,同时围绕李子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提高李子附加值。目前,专合社正在为赶场山大白李申报地理保护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