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苹果红了 百姓富了——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外试验示范基地白水苹果试验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党朝晖 郭晓斌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45票  浏览821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24日 15:12
  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担当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从2005年起,学校把“产学研紧密结合”落实到办学理念中,相继在全省结合地方特色,建立起苹果猕猴桃、甜瓜、核桃、淡水养殖等多个校外试验站,这些扎根当地的试验站,真正让科技在最需要的地方扎下了根。
  
  白水苹果试验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第一个校外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也是全国第一个专业的苹果试验基地。通过它的实践,推广了一批先进技术,推动了一个产业发展,富裕了一方百姓,为我国高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出了一种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一个景象映射一个市场
  
  2012年夏末初秋,地处渭北的富平梅家坪。210国道两边,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天南地北,商贾云集,一派繁忙景象。
  
  在这里,车里装的是苹果,房前屋后堆放的是苹果,大家谈论的是苹果,手里拿的是苹果,纸上记的还是苹果,这是一个苹果的世界,这是一个苹果的季节。
  
  富平地处苹果优生区的边缘,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边缘地带,苹果带给这里的经济效益却丝毫不逊色于一些主产区。富平苹果产业的迅猛崛起,大家经常谈到的一个人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
  
  赵政阳就是富平梅家坪人,上世纪80年代初,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学的赵政阳有感于家乡的贫困,根据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动员其表哥周小明种植苹果。周小明当时的家境并不好,全家10口人居住在三间土房里,入不敷出。听到赵政阳的建议,周小明决定放弃祖祖辈辈粮食种植微薄的收入,尝试种植苹果。1983年,周小明承包的15亩老果园初见效益,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第一个吃螃蟹的总是让人心有余悸。虽然当时的品种无法和今天相提并论,但是头一年亩收入也有千元,一年就是一个万元户。
  
  富平梅家坪炸了锅。每一个有关苹果的讯息刹那间都成为这里致富的秘籍。
  
  随着苹果在当地的普及,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富平地少人稠,人均土地面积有限,而且在陕西苹果优生区的规划中,这里只处在这一区域的南缘。根据中国苹果发展自东向西、由南朝北的趋势,富平刚有起色的苹果产业,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那时,已经在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工作的赵政阳敏锐觉察出这一动向,怎么办?
  
  尊重市场才能得到市场的垂青。打时间差,错位发展,避开苹果集中采摘的时令,向早熟苹果要效益。1992年,一些刚刚种上苹果的梅家坪人面临着一个痛苦的选择——“人家专家说了,要换品种,要砍树!”
  
  高接换头是实现品种更新换代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原来的秦冠放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优势,时令集中的晚熟富士苹果在富平也没有优势,赵政阳引导梅家坪人改种早熟苹果嘎拉。
  
  砍树就像砍头,农民无法接受,那么还是用事实说话。赵政阳首先在自己亲戚家的果园高接换头改良品种。早熟的嘎拉每年7月底到8月初就成熟了,不仅避开了富士苹果集中上市的风头,而且物以稀为贵,价格远远优于富士。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