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偃师百亩核桃卖不出愁煞果农 专家支招超农对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4票  浏览3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8月08日 11:19


  
  [探因]小农经济成滞销根源
  
  事实上,跟核桃一样,最近一段时期,洛阳周边的西瓜、葡萄等农产品也陷入销售困境,令大批农户苦不堪言,忧心如焚。如何从根源上有效缓解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
  
  “农产品滞销的最直接原因是供大于求、产销信息不对称,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小农经济。”昨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科研管理处郭晋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进而导致了很多问题。
  
  郭晋太告诉记者,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会频繁波动。现阶段的农民种植分散、规模小,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农民难免会存在投机心理。“随大流,看到别人种啥赚钱自己就跟风去种啥,这样一来就容易‘扎堆’,全部都去种一种农作物,肯定供大于求,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就很容易造成滞销。”郭晋太告诉记者,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和集约化,从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到销售都有一个统一的产业链条。但我国农业发展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难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进行有效把控,出现滞销也就不足为奇。
  
  “小农经济下,农业合作组织缺乏市场话语权和品牌意识也是造成农产品滞销的一个原因。”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生秀东受访时称,地方上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将“散户”聚集在一起,广收市场信息,实现农产品种植户组织化,抱团发展。“把牌子做大做响了,农产品竞争力强了,自然会有销路。”生秀东告诉记者,我国农业发展的起点较低,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很多农产品商品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如果能够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滞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支招]
  
  解决农产品滞销,需多方努力

  
  “要想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生秀东表示,首先要从农户自身入手,摒弃“随大流”、“靠天吃饭”的思想和依赖心理,主动去靠近市场,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主动出击,自己找市场、找销路。”生秀东说,“农超对接”是个不错的工作思路,超市需要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农户那里正苦于为农产品寻找销路,如果能够让农民和超市接上头,直接在田间地头把生鲜农产品卖给超市,“不仅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价格,还实现了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郭晋太称,在小农经济下,农民对市场信息处理能力有限,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在没有认真考察、因地制宜的情况下,以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完成订单任务,客观上也导致了农产品滞销。“农业和商业部门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的建设,让农民和商户之间建立起顺畅的信息沟通,也要在政策上予以足够的倾斜和鼓励。”郭晋太说,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让市场充分发挥正向作用,“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采访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要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组织,通过社会资本的介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网络,依靠大型农业公司或生产合作社来发展,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就不复存在。
  
  [曙光]
  
  “超农对接”有望实现
  
  “超市目前也接到了一些农民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大批滞销,希望能让我们前去收购。”昨日,洛阳一家大型超市负责生鲜采购的许梦金经理告诉记者,前几天,偃师一家枇杷果农曾打电话,希望将大批枇杷果卖给超市。
  
  “我们当天就派人去现场考察了,但是那批枇杷不符合超市的标准,就没有买。”许梦金说,超市和农户之间直接“对接”的好处在于,能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打通产销渠道,能让农户尽快挣到钱。得知偃师市大口乡马村数百亩青皮核桃出现了滞销状况,许梦金表示,他们会派人前去查看,“我们愿意和种植户面对面沟通,如果他们的农产品品相好、质量好,符合超市进货标准,我们会组织收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