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显"身手" 云南特色水果国际“味”浓
引技术
园艺所通过多年的引智工作,累计引进新品种22个,其中,引进8个苹果品种、6个梨品种、新西兰猕猴桃1个、樱桃品种1个、引进新的灌木型水果品种3个,鲜切花品种3个。引进并改良新技术5项,有红色梨、甜柿、石榴种植管理和采后处理技术;建立了红色梨和甜柿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制定了云南特色水果的出口标准和收购标准;以EUREGAP为基础,制定了落叶果树冬季植保防治技术;引进了黄金猕猴桃栽培技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极大地支撑了云南特色果品产业化的发展。
基地以国际市场果品标准为基础,结合云南省水果种植实际情况,进行了特色水果技术研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取得了安宁红色梨、石林甜柿的栽培—采后处理—冷链运输相配套的全程管理技术等一系列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外观质量、货架期和商品率,形成了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果树栽培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
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多项国外智力引进项目,从新西兰皇家园艺研究所累计引进水果育种、果园管理技术、植保、贮藏保鲜及国际市场运作方面专家50多人次;多次开展梨树优质丰产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和红色梨产后处理技术培训;在专家指导下建立果园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按国际标准建立红色梨生产、采收、保鲜、包装、贮运技术规范,从而使云南红色梨得以较高的标准进入国内外市场,缩小了云南果树生产技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促进云南以果树为代表的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和产业化发展。
共合作
2003年,省农科院与新西兰皇家园艺研究所、新西兰鲜果公司签订了《云南红色梨商业化开发》贸易协议,与新西兰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云南红色梨也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同时,经过双方共同研究后,预测了今后5年世界各国对红色梨产品的需求量,将产品定位于中、高档果品,并以国际市场为核心,建立了全程质量体系。
为引导云南红色梨的产业化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园艺所还配套引进了国际贸易专家路易斯·戴格(LewisDagger)。一方面借助国外专家的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和水果营销经验,打开国际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规范果品采后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配套生产工艺流程。
在采后处理方面,构建云南农产品出口平台,通过了BRC(英国零售商协会全球标准)认证,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获得国际客商的认可,呈现出较强的国际果品市场价格竞争力。(完)(记者樊丽川陈云芬)
园艺所通过多年的引智工作,累计引进新品种22个,其中,引进8个苹果品种、6个梨品种、新西兰猕猴桃1个、樱桃品种1个、引进新的灌木型水果品种3个,鲜切花品种3个。引进并改良新技术5项,有红色梨、甜柿、石榴种植管理和采后处理技术;建立了红色梨和甜柿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制定了云南特色水果的出口标准和收购标准;以EUREGAP为基础,制定了落叶果树冬季植保防治技术;引进了黄金猕猴桃栽培技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极大地支撑了云南特色果品产业化的发展。
基地以国际市场果品标准为基础,结合云南省水果种植实际情况,进行了特色水果技术研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取得了安宁红色梨、石林甜柿的栽培—采后处理—冷链运输相配套的全程管理技术等一系列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外观质量、货架期和商品率,形成了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果树栽培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
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多项国外智力引进项目,从新西兰皇家园艺研究所累计引进水果育种、果园管理技术、植保、贮藏保鲜及国际市场运作方面专家50多人次;多次开展梨树优质丰产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和红色梨产后处理技术培训;在专家指导下建立果园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按国际标准建立红色梨生产、采收、保鲜、包装、贮运技术规范,从而使云南红色梨得以较高的标准进入国内外市场,缩小了云南果树生产技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促进云南以果树为代表的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和产业化发展。
共合作
2003年,省农科院与新西兰皇家园艺研究所、新西兰鲜果公司签订了《云南红色梨商业化开发》贸易协议,与新西兰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云南红色梨也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同时,经过双方共同研究后,预测了今后5年世界各国对红色梨产品的需求量,将产品定位于中、高档果品,并以国际市场为核心,建立了全程质量体系。
为引导云南红色梨的产业化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园艺所还配套引进了国际贸易专家路易斯·戴格(LewisDagger)。一方面借助国外专家的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和水果营销经验,打开国际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规范果品采后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配套生产工艺流程。
在采后处理方面,构建云南农产品出口平台,通过了BRC(英国零售商协会全球标准)认证,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获得国际客商的认可,呈现出较强的国际果品市场价格竞争力。(完)(记者樊丽川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