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生代白领变新农民 打工两年不如种地一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张钰芸 新闻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36票  浏览59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5月29日 12:18

  未来
  
  “种养结合”将成发展重点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千亩大农场年产量惊人,粮食水果均大量出口。松江的“家庭农场”是否以此作为发展目标?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松江的家庭农场无论是规模还是机械化程度,都能和日本媲美,但从国情出发,大型农场并非我们的目标,提高产值、增加收益才是关键。
  
  “美国农田充裕,大机械大生产也适合其大市场的需求,但我国农田比较紧张,目前100多亩的规模已经大大好于过去的三五亩田地,和日本的家庭农场规模相当。”孙雷告诉记者,本市不少农业机械也从日本引进,从粮食种植的机械化角度来说,已经能和日本农场媲美。除了松江区外,今后有条件的郊区都可以选择发展家庭农场,目前金山、青浦就在推进之中,原本承包给外地经营户的土地正在逐步收回,交由本地农民经营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当地大部分农民已经不把种田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通过土地流转后可以让种田能手来经营。二是当地政府要给予支持政策,提高对老年农民的养老补贴,调整土地流转价格,让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也不吃亏。”
  
  相比扩大家庭农场的种地规模,孙雷更倾向于“种养结合”等高收益的项目。“机械化程度提高以后,农民在农闲时可以养猪,不但增加收入,而且猪粪等有机肥料可以就地还田,少用氮肥等,对于耕地质量、农作物出产都有好处,是值得提倡的生态结合模式。”这些本地猪都有农业龙头企业统一配给仔猪、饲料,管理疫病情况等,相比散户养猪更为安全可靠。一旦这一模式全面推广,本市猪肉自给率就能提高,市民也能吃到更为安全的猪肉。
  
  绿叶菜也要引进工业化生产
  
  为了保证绿叶菜供应,近年来市郊蔬菜生产面积持续增长,高产高效的家庭农场模式今后是否可以套用在蔬菜生产上?对此,孙雷表示,蔬菜种植的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用工多,短期内不提倡家庭农场的模式。但本市正在引来进口蔬菜采摘设备,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目标。
  
  “和粮食种植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目前一个农民只能管理两三亩的菜地,没有推行家庭农场的条件。”不过,为了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本市已经成立了一大批蔬菜合作社,同时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合模式,在龙头企业建立的蔬菜生产基地里,农民可以承包上10个大棚,种什么菜、什么时候种都听公司安排,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也统一安排,销路也由公司联系,农户只需关心种植,而不用承担菜价波动的风险。
  
  孙雷表示,本市下一步将研究提高蔬菜种植的机械化程度。“种的问题不大,关键是采收。”由于国内尚无类似农机,本市正在全球招标采购。“可能从意大利引进一些农机,他这个机器原来是采摘芝麻菜的,但是芝麻菜主要用的是叶子,根部留下了。我们这儿要采收主要品种,像鸡毛菜之类的,都需要整棵采摘,对机器的性能要求不一样,引进样机后还要进行摸索、改造,才能投入使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