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柑橘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做名牌?
忠县的柑橘产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对忠县柑橘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支持忠县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重庆名牌、中国名牌。”
8月4日,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马正其批示:“请市农委、移民、国土、水利、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德江书记的批示,积极支持忠县等重点柑橘区县利用长江三峡优势,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中国名牌,为农民致富作贡献。”
8月22日,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农工委书记刘光磊带领市级部门专题调研忠县柑橘产业发展,并提出具体要求。
…………
中央领导、市领导对忠县柑橘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县柑橘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认真落实好中央领导、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坚定做大做强柑橘产业的信心,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全力推动柑橘产业发展,早日做大做强柑橘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橙汁加工基地,成功打造重庆名牌、中国名牌,成为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的典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央领导和市领导对忠县柑橘产业的重要批示,既是动力,更是压力;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义无反顾!
近期,县委书记刘贵忠、县长熊世明分别主持召开会议,逐条分解、深入落实中央领导和市领导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大做强忠县柑橘产业。
做大: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扩大建园规模。县委、县政府决定,完善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建园标准化、科技化,稳步扩大建园面积,每年新建基地果园3—5万亩,力争2015年达到42万亩,成为全市最大的柑橘标准化果园基地县。
扩大加工能力。县委、县政府明确,挖掘派森百橙汁、博富文柑橘等现有企业加工潜力,积极引进新的柑橘加工企业,力争2015年加工能力达到45
万吨,本地80%以上的加工橙实现就地加工,80%以上的产品实现良好外销,售前各环节有序顺畅。
延长产业链条。县委、县政府提出,着力延伸“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产业链,尽快突破柑橘果皮果渣处理、橘茸提取等关键技术,真正形成“产加销研学旅”完整产业链,早日实现柑橘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做强:在五个方面全面发力
科技引领标准化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中的生态农业园建设为契机,不断增强科技引领,全面完善忠县柑橘标准化体系,扩大标准化领域和范围,严格按照标准建园,按三级果园1500元/亩、二级果园4000元/亩、一级果园8000元/亩的建园标准予以补助,加快提升忠县柑橘竞争力。
加强果园管护。县委、县政府将全面启动精细化管理工程,分类制订果园精细管理细则;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在农户增收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用于柑橘产业发展。力争2015年投产果园亩均产量达到2吨以上。
打造特色产品。县委、县政府提出,完善加工设施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全面优化流程,突出橙汁产品的特色、品位和质量,扩大橙汁销售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使忠县柑橘优势更加明显。
提升综合效益。县委、县政府明确,努力提高政府、企业、果农和市场共赢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不断凸显生态效益。
建立健全机制。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优化柑橘建园、风险防控、价格形成、利益分配、工作激励、吸纳社会资本、吸引群众参与等机制,健全推进柑橘产业发展的合作组织,加快形成一套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做名牌:积极创建,扩大营销
县委、县政府决定,努力把忠县柑橘打造成为重庆名牌、中国名牌,进一步提升柑橘产业的品牌知名度。
加快打造知名品牌。县委、县政府明确,由县质监局牵头,县农委、县果业局、县工商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按重庆名牌、中国名牌、市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创建,精心打造,提高忠县柑橘橙汁品牌的认可度,做成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农业品牌。
扩大品牌营销网络。县委、县政府要求,由县果业局牵头,县商务局等部门配合,建好一支品牌营销队伍,不断完善柑橘和橙汁销售网络,延长销售终端,2年内将网点扩大到沈阳、广州、深圳、长沙、武汉等40个大中城市。
抓具体:做好当前六项工作
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市领导指示精神的同时,要抓好柑橘产业当前的具体工作。
——县果业局牵头,县经信委、县投促办等部门配合,充分利用我县的柑橘资源和品牌优势对外招商引资,抓实台湾佳美集团落地忠县的各项前期工作,再引进1家综合实力强的柑橘加工企业布局到南岸,与现有2个加工厂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县科委牵头,县农委、县果业局、县科协等部门配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科研机构支持,加大柑橘皮渣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尽快实现果渣快速、高效、低成本、产业化处理目标;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县科委、县果业局等部门各尽其责,协同配合,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做好迎接国家科技部对我县农业园区的验收评估工作。
——县果业局牵头,相关部门进一步各负其责,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改良和优化柑橘品种质量。
——县商务局牵头,县果业局配合,尽快建成永丰柑橘交易中心,并尽早投入使用。
——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农委、县果业局等部门共同负责,调整优化关于发展柑橘产业的政策,出台做大做强柑橘产业的《决定》,修订完善《柑橘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柑橘产业发展考核激励办法,择期召开全县柑橘产业发展推进大会。
县委、县政府强调,中央领导和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狠抓落实。县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行业、本领域关于推动柑橘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找准薄弱环节,找出改进措施,及时修正完善并组织实施;县涉农部门要充分运用德江等领导同志对忠县柑橘产业的指示,用心研究并找准与市级部门的对接点,研究细化向上对接方案,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针对性支持和帮助。
(记者 钟鲍赦)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对忠县柑橘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支持忠县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重庆名牌、中国名牌。”
8月4日,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马正其批示:“请市农委、移民、国土、水利、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德江书记的批示,积极支持忠县等重点柑橘区县利用长江三峡优势,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中国名牌,为农民致富作贡献。”
8月22日,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农工委书记刘光磊带领市级部门专题调研忠县柑橘产业发展,并提出具体要求。
…………
中央领导、市领导对忠县柑橘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县柑橘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认真落实好中央领导、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坚定做大做强柑橘产业的信心,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全力推动柑橘产业发展,早日做大做强柑橘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橙汁加工基地,成功打造重庆名牌、中国名牌,成为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的典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央领导和市领导对忠县柑橘产业的重要批示,既是动力,更是压力;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义无反顾!
近期,县委书记刘贵忠、县长熊世明分别主持召开会议,逐条分解、深入落实中央领导和市领导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大做强忠县柑橘产业。
做大: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扩大建园规模。县委、县政府决定,完善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建园标准化、科技化,稳步扩大建园面积,每年新建基地果园3—5万亩,力争2015年达到42万亩,成为全市最大的柑橘标准化果园基地县。
扩大加工能力。县委、县政府明确,挖掘派森百橙汁、博富文柑橘等现有企业加工潜力,积极引进新的柑橘加工企业,力争2015年加工能力达到45
万吨,本地80%以上的加工橙实现就地加工,80%以上的产品实现良好外销,售前各环节有序顺畅。
延长产业链条。县委、县政府提出,着力延伸“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产业链,尽快突破柑橘果皮果渣处理、橘茸提取等关键技术,真正形成“产加销研学旅”完整产业链,早日实现柑橘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做强:在五个方面全面发力
科技引领标准化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中的生态农业园建设为契机,不断增强科技引领,全面完善忠县柑橘标准化体系,扩大标准化领域和范围,严格按照标准建园,按三级果园1500元/亩、二级果园4000元/亩、一级果园8000元/亩的建园标准予以补助,加快提升忠县柑橘竞争力。
加强果园管护。县委、县政府将全面启动精细化管理工程,分类制订果园精细管理细则;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在农户增收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用于柑橘产业发展。力争2015年投产果园亩均产量达到2吨以上。
打造特色产品。县委、县政府提出,完善加工设施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全面优化流程,突出橙汁产品的特色、品位和质量,扩大橙汁销售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使忠县柑橘优势更加明显。
提升综合效益。县委、县政府明确,努力提高政府、企业、果农和市场共赢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不断凸显生态效益。
建立健全机制。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优化柑橘建园、风险防控、价格形成、利益分配、工作激励、吸纳社会资本、吸引群众参与等机制,健全推进柑橘产业发展的合作组织,加快形成一套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做名牌:积极创建,扩大营销
县委、县政府决定,努力把忠县柑橘打造成为重庆名牌、中国名牌,进一步提升柑橘产业的品牌知名度。
加快打造知名品牌。县委、县政府明确,由县质监局牵头,县农委、县果业局、县工商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按重庆名牌、中国名牌、市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创建,精心打造,提高忠县柑橘橙汁品牌的认可度,做成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农业品牌。
扩大品牌营销网络。县委、县政府要求,由县果业局牵头,县商务局等部门配合,建好一支品牌营销队伍,不断完善柑橘和橙汁销售网络,延长销售终端,2年内将网点扩大到沈阳、广州、深圳、长沙、武汉等40个大中城市。
抓具体:做好当前六项工作
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市领导指示精神的同时,要抓好柑橘产业当前的具体工作。
——县果业局牵头,县经信委、县投促办等部门配合,充分利用我县的柑橘资源和品牌优势对外招商引资,抓实台湾佳美集团落地忠县的各项前期工作,再引进1家综合实力强的柑橘加工企业布局到南岸,与现有2个加工厂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县科委牵头,县农委、县果业局、县科协等部门配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科研机构支持,加大柑橘皮渣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尽快实现果渣快速、高效、低成本、产业化处理目标;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县科委、县果业局等部门各尽其责,协同配合,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做好迎接国家科技部对我县农业园区的验收评估工作。
——县果业局牵头,相关部门进一步各负其责,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改良和优化柑橘品种质量。
——县商务局牵头,县果业局配合,尽快建成永丰柑橘交易中心,并尽早投入使用。
——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农委、县果业局等部门共同负责,调整优化关于发展柑橘产业的政策,出台做大做强柑橘产业的《决定》,修订完善《柑橘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柑橘产业发展考核激励办法,择期召开全县柑橘产业发展推进大会。
县委、县政府强调,中央领导和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狠抓落实。县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行业、本领域关于推动柑橘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找准薄弱环节,找出改进措施,及时修正完善并组织实施;县涉农部门要充分运用德江等领导同志对忠县柑橘产业的指示,用心研究并找准与市级部门的对接点,研究细化向上对接方案,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针对性支持和帮助。
(记者 钟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