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为农民培植“绿色银行”
盂县下社乡乔家庄村是一个只有540口人的小山村,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新发展核桃达到1260亩,全村人均拥有核桃树90株。如果管护得当,等再过几年到了正常挂果期,按株产5公斤测算,全村人均核桃年产量将达到450公斤,以每公斤14元的市场均价计算,核桃将为这个小山村带来超过6300元的人均收入。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激励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核桃基地t4.1万亩,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拥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
我市地处太行山腹地,发展核桃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15万亩核桃干果生产基地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随后,市政府又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8年几次出台相关的补助与奖励办法,对种植核桃500亩以上和50亩以上且管理合格的村或大户,分别给予苗木补助和连续8年的管理资金补助,并对先进乡(镇)、村、大户和总规模达万亩以上的乡(镇)予以重奖。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共兑现各类补助及奖励资金800万元左右,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和个人发展核桃种植业的积极性。目前,核桃种植已遍及全市3个农业县区的29个乡镇和400个村,涌现出万亩乡镇7个、5000亩至1万亩乡镇6个、双千亩基地村3个、干亩基地村17个和500亩以上基地120处。去年,全市核桃结果总面积在3.4万亩、总株数达100万株以上,生产干果265万公斤,实现总收入3500万元左右。
核桃产业是一个长效型的开发项目,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2006年,市政府专门牵头成立了市核桃产业协会,市政府与林业部门依托市林科所和各级产业协会,将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渗透到规划设计、品种引进、栽培模式、培训教材、技术规程和科研项目中,先后举办不同类型技术培训班34期,培训骨干近3500人次,深入实地指导2000多人次,使技术服务基本覆盖了全部重点乡村。从今年起,由市政府买单,全市组建起50人的核桃基地管护服务队,专门对全市核桃基地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以促进核桃基地规范化发展。
在核桃基地建设过程中,各县区注重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盂县依托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优越条件,在北部传统栽培区注重规模发展、零星栽植和通道绿化相结合,中部经济发达区则以规模型集约化为主,成为全市核桃种植第一大县。平定县从土地资源少、土壤瘠薄和地块小的实际出发,在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山地核桃园,东北部则大力推广地根核桃,成为全市规模化集中程度最高的核桃种植大县。郊区根据地域小、条件差、地形破碎等特点,在适宜地区大搞生态经济兼用型核桃林,且精细作业,规范栽植,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成为核桃基地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例如,市林科所在示范园建设中采取了一方出土地、出劳力、出管理,一方出种苗、出技术并开展试验研究的合作方式。短短几年内,涌现出一批重管理、求发展、有创新且收益好的核桃种植新典型,如盂县西潘乡李庄村农户齐贵明,2002、2003两年发展核桃示范园110亩,从一开始就聘请专家和供苗户作技术指导,并自学技术,通过专人管护,合理间作,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到位,如今他种植的核桃已有一半挂果,平均株产1公斤以上,总产近2500公斤,年收入至少可达5万元。
根据今年新出台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我市对核桃种植业将采取由市县(区)财政提供苗木等更加优惠的政策。眼下,全市农民发展核桃种植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预计今年全市将新增核桃种植面积1万亩。
(刘峥)
我市地处太行山腹地,发展核桃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15万亩核桃干果生产基地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随后,市政府又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8年几次出台相关的补助与奖励办法,对种植核桃500亩以上和50亩以上且管理合格的村或大户,分别给予苗木补助和连续8年的管理资金补助,并对先进乡(镇)、村、大户和总规模达万亩以上的乡(镇)予以重奖。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共兑现各类补助及奖励资金800万元左右,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和个人发展核桃种植业的积极性。目前,核桃种植已遍及全市3个农业县区的29个乡镇和400个村,涌现出万亩乡镇7个、5000亩至1万亩乡镇6个、双千亩基地村3个、干亩基地村17个和500亩以上基地120处。去年,全市核桃结果总面积在3.4万亩、总株数达100万株以上,生产干果265万公斤,实现总收入3500万元左右。
核桃产业是一个长效型的开发项目,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2006年,市政府专门牵头成立了市核桃产业协会,市政府与林业部门依托市林科所和各级产业协会,将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渗透到规划设计、品种引进、栽培模式、培训教材、技术规程和科研项目中,先后举办不同类型技术培训班34期,培训骨干近3500人次,深入实地指导2000多人次,使技术服务基本覆盖了全部重点乡村。从今年起,由市政府买单,全市组建起50人的核桃基地管护服务队,专门对全市核桃基地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以促进核桃基地规范化发展。
在核桃基地建设过程中,各县区注重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盂县依托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优越条件,在北部传统栽培区注重规模发展、零星栽植和通道绿化相结合,中部经济发达区则以规模型集约化为主,成为全市核桃种植第一大县。平定县从土地资源少、土壤瘠薄和地块小的实际出发,在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山地核桃园,东北部则大力推广地根核桃,成为全市规模化集中程度最高的核桃种植大县。郊区根据地域小、条件差、地形破碎等特点,在适宜地区大搞生态经济兼用型核桃林,且精细作业,规范栽植,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成为核桃基地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例如,市林科所在示范园建设中采取了一方出土地、出劳力、出管理,一方出种苗、出技术并开展试验研究的合作方式。短短几年内,涌现出一批重管理、求发展、有创新且收益好的核桃种植新典型,如盂县西潘乡李庄村农户齐贵明,2002、2003两年发展核桃示范园110亩,从一开始就聘请专家和供苗户作技术指导,并自学技术,通过专人管护,合理间作,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到位,如今他种植的核桃已有一半挂果,平均株产1公斤以上,总产近2500公斤,年收入至少可达5万元。
根据今年新出台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我市对核桃种植业将采取由市县(区)财政提供苗木等更加优惠的政策。眼下,全市农民发展核桃种植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预计今年全市将新增核桃种植面积1万亩。
(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