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桔“郁南沙糖桔”再获丰收

2012—2013年郁南沙糖桔营销活动新闻发布会于1月5日下午3时隆重召开,八方宾客齐聚郁南县县城,争睹风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前,“中国沙糖桔第一县”——郁南县又迎来了沙糖桔喜获丰收的好时节。

郁南沙糖桔远近驰名
据了解,郁南县是“中国沙糖桔第一县”,是目前西江流域规模最大、产品最优、品牌最响的柑桔生产基地。近年来,郁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云浮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现代农业为先导”的战略部署,立足县情,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采取统筹规划、产学研合作、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等措施,着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致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产品安全,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郁南沙糖桔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国柑桔产业龙头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沙糖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广东省优质柑桔评比金奖”、“国家级无核沙糖桔标准化示范区”、“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中国十大名桔”、“亚运名优旅游特产”等一系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齐抓共管,确保产量和品质
郁南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全省各地沙糖桔普遍大幅减产的情况下,郁南沙糖桔产量能够再获丰收,主要得益于各镇、各部门务实高效的工作,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障郁南沙糖桔的产量和品质,保障果农增收,郁南县采取了不断加大政策扶持、不断强化科技兴桔、不断加大沙糖桔黄化病防控、不断加强质量安全监测、创新“合作社+合作社”经营流通机制以及合理布局销售网点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2012年,郁南大力调整农业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整合南江文化、自然生态、“广东省绿色食品示范县”、“油菜院士”故乡等资源,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以建设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集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观光农业“五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了郁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据了解,郁南一直坚持在沙糖桔产业上推进标准化生产,并加强与科研部门和高校挂钩合作,严格按照《郁南县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郁南县中国沙糖桔绿色食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进行生产,确保了沙糖桔质量安全,提升了郁南沙糖桔的品质。2012年,该县共开展黄龙病防控技术、沙糖桔促花技术等培训班43期,培训人次78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0000多本;共建立沙糖桔黄化病防治示范基地5个,面积1050亩,全县共砍黄化病树13950亩,改种其它优良农业品种13950亩;共出动农药残留检测人员126人次,抽取沙糖桔样本500多份,检测合格率均达100%。同时,该县还通过创新“合作社+合作社”联结模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拓展了销售渠道,确保了果农增产增收。
以果为媒,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

据统计,2012年,郁南全县沙糖桔种植面积约28万亩,投产面积26万亩,预计总产量达8亿斤,产值约16亿元。一业兴百业旺,沙糖桔产业链还带动了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投入品销售、包装材料、交通运输、农村经纪、果品流通、采摘、餐饮等,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60%,创造的经济总价值超过20亿元。
西江流域柑桔协会会长廖金洪告诉记者,郁南沙糖桔凭借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采购,全县各沙糖桔专业合作社目前已与各地客商签订沙糖桔购销合同11.5万吨,销售价格约每公斤5元,签约总额5.75亿元,主要销往珠三角、长三角、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目前郁南沙糖桔销售已近三成。
据郁南县相关领导介绍,为更好地推介郁南沙糖桔,提高郁南的知名度,总结全县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经验,更好地把郁南打造成为全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成为两广农产品交易中心,全力建设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县”,自2002年以来,郁南县委、县政府分别在郁南及东莞、佛山、沈阳、杭州、西安、南宁等全国各大城市举办过沙糖桔营销活动,该县始终坚持以果为媒,努力架起山区县沙糖桔购销的桥梁,有力推动了郁南沙糖桔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区农民持续增收。他表示,该县将继续借助推介郁南沙糖桔这一宣传窗口与平台,将全县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开放形象以及郁南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