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洋相的水果蒙人又坑人
一位消费者称,在某水果市场买“进口水果”时,问商家有的标签掉了咋送礼?对方开始说没关系,混在一块就行了,后又随口说“再贴上”。消费者问哪里有标签,商家拒绝回答。但随后在其打开抽屉取东西时,消费者发现里面放着整张整张的带外文品名的水果标签。
这位消费告诉记者,贴上标签就成“洋果”值得关注。
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最近,记者来到几家大的水果摊点和超市,看到不乏“新西兰猕猴桃”、“美国红蛇果”等进口水果。这些水果上有些贴着外文标签,让人看不懂;有的则用纸袋包装着,个别纸袋上标有水果名称、产地,有的什么也没有标注。有的进口水果包装则非常精美,而且印有图案,水果名称与产地一应俱全。
一位姓陈的先生想买点进口水果去探望病人,在店里挑选猕猴桃时,一家店主认定“小个是进口的,大个是国产的。”可另一店主却告诉他:“黄的是进口的,青的是国产的。”被搞迷糊了的林先生只好挑最贵的买了送人。
记者与一位水果摊点老板闲唠时,他透露有的小贩从批发市场里购回国产水果,选出“长相”好的水果贴上外文标签,就充当国外水果出售了。同一种水果,一旦贴上外文标签,价格立即升高,而且销得也快。
记者从新西兰猕猴桃的小标签上看出问题,上面印刷的“SICHUANCHINA”,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四川。对此,一名商家表示:“这些货运来时就是这样的,包装盒上面都是英文,我们也不认识,里面的小标签可能是随便贴的,大概贴错了。”另外,记者还发现有的黑布朗小标签上印刷着苹果的英文,明显张冠李戴。这些进口水果的共同特点就是价格高,大多数是同类国产水果的二三倍。“洋水果”真假难辨,让消费者伤透脑筋。
产地不清是本糊涂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国产水果只要披上“洋”标签,身价就会倍增,而普通消费者是很难辨明水果究竟产自何地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假洋水果在市面上屡见不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潜规则”。
水果虽有报关资料,产地仍难确认,而超市方面虽然也会对这些商品进行检查,但是却很难彻底杜绝类似问题。
零售业相关人士介绍说,进货时,超市方面一般会核对供货商家提供的报关资料。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商家对于水果的产地问题,往往更多是凭感官。“例如美国橙子的个头、甜度与国产的都不同,商家就凭这些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目前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流通制度,所以水果进入批发市场就没有明确的产地证明,而超市采购货品更追溯不到产地和货源。“有产地证明的水果可以说微乎其微。”该业内人士讲。
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称为“偷梁换柱”。国产水果被冠以“进口”的名号就身价倍增。还有一些果商善于“玩概念”,例如哈密瓜原产地在新疆,而现在海南、河北等地都引进了新疆哈密瓜种,经销商在卖的时候采用“模糊概念”的手法,说自己的瓜品名就叫“新疆哈密瓜”,绝口不提产地的事儿。然而在市场上,新疆本地原产的哈密瓜价格要贵上一倍还多。
(□实习生 梁潇 本报记者 刘岩)
这位消费告诉记者,贴上标签就成“洋果”值得关注。
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最近,记者来到几家大的水果摊点和超市,看到不乏“新西兰猕猴桃”、“美国红蛇果”等进口水果。这些水果上有些贴着外文标签,让人看不懂;有的则用纸袋包装着,个别纸袋上标有水果名称、产地,有的什么也没有标注。有的进口水果包装则非常精美,而且印有图案,水果名称与产地一应俱全。
一位姓陈的先生想买点进口水果去探望病人,在店里挑选猕猴桃时,一家店主认定“小个是进口的,大个是国产的。”可另一店主却告诉他:“黄的是进口的,青的是国产的。”被搞迷糊了的林先生只好挑最贵的买了送人。
记者与一位水果摊点老板闲唠时,他透露有的小贩从批发市场里购回国产水果,选出“长相”好的水果贴上外文标签,就充当国外水果出售了。同一种水果,一旦贴上外文标签,价格立即升高,而且销得也快。
记者从新西兰猕猴桃的小标签上看出问题,上面印刷的“SICHUANCHINA”,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四川。对此,一名商家表示:“这些货运来时就是这样的,包装盒上面都是英文,我们也不认识,里面的小标签可能是随便贴的,大概贴错了。”另外,记者还发现有的黑布朗小标签上印刷着苹果的英文,明显张冠李戴。这些进口水果的共同特点就是价格高,大多数是同类国产水果的二三倍。“洋水果”真假难辨,让消费者伤透脑筋。
产地不清是本糊涂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国产水果只要披上“洋”标签,身价就会倍增,而普通消费者是很难辨明水果究竟产自何地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假洋水果在市面上屡见不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潜规则”。
水果虽有报关资料,产地仍难确认,而超市方面虽然也会对这些商品进行检查,但是却很难彻底杜绝类似问题。
零售业相关人士介绍说,进货时,超市方面一般会核对供货商家提供的报关资料。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商家对于水果的产地问题,往往更多是凭感官。“例如美国橙子的个头、甜度与国产的都不同,商家就凭这些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目前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流通制度,所以水果进入批发市场就没有明确的产地证明,而超市采购货品更追溯不到产地和货源。“有产地证明的水果可以说微乎其微。”该业内人士讲。
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称为“偷梁换柱”。国产水果被冠以“进口”的名号就身价倍增。还有一些果商善于“玩概念”,例如哈密瓜原产地在新疆,而现在海南、河北等地都引进了新疆哈密瓜种,经销商在卖的时候采用“模糊概念”的手法,说自己的瓜品名就叫“新疆哈密瓜”,绝口不提产地的事儿。然而在市场上,新疆本地原产的哈密瓜价格要贵上一倍还多。
(□实习生 梁潇 本报记者 刘岩)